陳春思,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原副主任,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書協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曾經編輯出版《中國書法通鑒》、《書法大臺歷》、《牡丹詩詞書法選萃》、《中國洛陽牡丹畫攬翠》等,參與策劃組織中國洛陽魏碑研討會、杜康杯東方書賽等多個有影響力的作品展。身處文化底蘊深厚的洛陽,他時刻為弘揚書畫藝術、發揮資源優勢考慮,為洛陽的文化產業市場著想,更是為書法藝術的研究、繼承與創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棄政從藝,立志發展家鄉的書法事業。“我之所以和書畫結緣,與當年自立的座右銘有很大關系。”陳春思出生于洛陽市,這里是魏碑的故鄉,曾經創造了魏碑書法藝術的輝煌,陳春思自幼耳聞目染,從小學開始,便拿起毛筆,臨帖不輟,后來通過拜謁書法大家,追思前賢的成就,賞讀典范之作,游藝于魏碑書法的海洋。在工作崗位上,工作之余始終割舍不掉長期以來與書法結下的親和之緣,他決心將自己家鄉的魏碑發揚廣大,毅然立志“棄政從藝,以文會友”,他辭去工作,專心研習魏碑。
沉醉于魏碑,在魏碑之鄉弘揚魏體書藝。陳春思說:“書法藝術對我的吸引力比生命都重要,我在年輕時把要喝酒的錢買墨汁,省吃儉用買宣紙。”“魏碑最大的特點是剛勁、有力、挺拔,有精神,我的性格與魏碑有相似的地方,辦事干脆利索。我寫字第一要有傳統,第二要表達自己的感情,第三要有自己的風格,第四便要廣大愛好書法的人喜愛。”選擇魏碑,是陳春思發自內心的一種感悟,魏碑那雄強剛健的風格,正符合他豪放豁達的性格,他對魏碑書法藝術的深刻感悟和解讀,形成了他書法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他的書法字字遒勁挺拔、蒼厚剛健,若群峰之俊俏,似海濤之咆哮,彰顯出他博大的胸懷。他將自己睿智果敢,爽朗無拘,豁達豪放的個性情懷和善于思考,巧于構思,精心經營的理性把握融入魏碑書法的創作之中,在情理交融中實現了魏碑書作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濃淡干濕,實現了魏碑書法多種風格溶于一爐的完美統一。
成立鼎洛齋,在良性互動中共贏發展。早在1988年,面對當時書法市場疲軟的狀況,陳春思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洛陽成立了鼎洛齋,目的有二,一是要填補洛陽歷史文化名城在書畫藝術經營方面的缺陷;二是洛陽是著名旅游城市,游客較多,鼎洛齋可以作為洛陽書畫走向市場的交流平臺。他一再強調,成立鼎洛齋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多的是一種服務和普及,要為洛陽的文化市場,為洛陽的精神文明起到推動作用。他收藏名人字畫,進行研習交流,并積極組織開展當地的書法各項活動,使洛陽的書法事業蒸蒸日上。他所舉辦的全省乃至全國性的高規格展覽,已成為洛陽書畫界放眼全球的窗口。通過這些活動,提高普及,實現交流,是洛陽書法突飛猛進的重要原因,這背后是陳春思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的結果。
他被公認為洛陽書法界的領軍人物,帶動了許多書法愛好者走向專業的道路。
陳春思帶領的弟子在省級以上書展中屢獲大獎,并有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獲得者。他堅持有利于洛陽書法發展的事一定要做,有利于洛陽書法發展的話一定要說,2008、2009把偃師和新安縣申報為“中國書法之鄉”,這在全國地級市中還是唯一的。近年來,為了推動書法藝術在基層的普及與發展,陳春思組織了書法進校園、進社區等一系列活動,為大家講理論、搞實踐,真正實現了書法藝術從娃娃抓起,從基層做起。
采訪中不停有他的老友、弟子登門造訪,他們提起陳老師的好都如數家珍,我也一直被他的勤奮執著、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著。
采訪結束后,他還像我展示了他精心收藏的各種玉石,他不僅在書法界是領軍人物,在收藏界也造詣頗深。他的工作室內高大的博古架上放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玉石,玉已然成了陳春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玉石的性格外柔內剛,內斂堅強,一如陳老師高尚的品格和無私的人格。【原標題:陳春思:從心從藝寫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