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當代洛陽 >> 展示我家鄉 >> 瀏覽洛陽

三涂山:候人兮猗伊水流

2013/10/11 10:59:50 點擊數: 【字體:


三涂山:候人兮猗伊水流

三涂山

  洛陽四面環山,自古有“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稱。更難得的是,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中,許多名山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被打上了獨特的文化印記,這種現象十分有趣。為此,本欄目特推出“洛陽名山文化”系列,與您一起到部分名山“探幽覽勝”,來一次紙上的“冬日之旅”。

  中國最古老的情歌只有短短一句,就是“候人兮猗(yī)”,相傳為涂山氏女思念夫君大禹時所作。大禹入贅涂山氏后不久即到遠方治水,妻子在涂山之陽等他歸來,唱出此句。

  這個涂山就是三涂山,古稱三塗山,位于今嵩縣城南的伊水之畔。大禹在此治理水患并召開“涂山之會”,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周武王營建洛邑時,曾對周公說:“吾將因有夏之居,南望過于三涂,北瞻望于有岳。”《左傳》則稱:“四岳、三涂……九州之險也。”

  “三涂霧雨”為嵩縣八景之一。如今山上還保存著數通古碑,記載了這座歷史名山的輝煌與滄桑。

  禹治伊水到涂山

  三涂山不難找。如果你從洛陽新區出發,過龍門山后沿洛欒快速通道到嵩縣城南,就會看到兩山夾峙,伊水中流,這個當地人稱崖口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涂山了。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伊水篇》中對此也有記述:“伊水又出陸渾縣之西南……歷崖口山峽也,翼崖深高,壁立若闕,崖上有塢,伊水經其下,歷峽北流,即古三涂山也。”

  這個“古三涂山”又稱涂山。相傳舜時派鯀(gǔn)治水,結果他堵來堵去,使得大地一片汪洋。舜一怒之下把鯀殺了,讓鯀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大禹吸取父親的教訓,采用了疏導的辦法。在治理伊河水患時,他先“打開龍門口,放出五洋江”,接著又鑿開陸渾口,把這一帶變成了良田。再向南走是三涂山,大禹在這里繼續率眾人鑿石開山,要打開伊河上第三個缺口。當地的涂山氏女每天為大禹送飯、洗衣,兩人漸漸產生了愛情,遂結為夫妻,并生了兒子啟。

  當時還是母系氏族社會,因此大禹是入贅涂山氏。年過三十的他對妻子非常滿意,稱其為“女嬌”,并得到了妻子族人的大力支持。

  伊河水患治好后,大禹得到了天下人的擁戴。他決定在涂山召開大會,總結治理伊河的經驗,部署下一步工作。各路諸侯對大禹十分尊敬,急忙趕來參加。據《左傳》記載,當時“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梢灿腥说÷,比如防風氏首領就遲到了,結果當場被誅殺。

  “涂山之會”確立了大禹的天下盟主地位!妒酚洝贩Q“夏之興也以涂山”,可以說,這次大會就是夏王朝建立的前奏。

  之后,大禹又離家到很遠的地方治水,多年沒有回來。涂山氏女思念丈夫,在涂山之陽唱出了我國最古老的情歌,就是《呂氏春秋·音初篇》中所記載的“候人兮猗”。除掉“兮”和“猗”這兩個語氣助詞,這情歌實際只有“候人”兩個字,實在是夠短了。

  后來,涂山氏簡稱為涂氏,涂山也被公認為是涂姓發源地之一。

  何事供奉義應侯

  三涂山不算高,看上去也就百余米,但山勢頗為險峻。我在北邊找到一條新開的土路,汽車盤旋而上,約行1公里才到山頂。山頂開闊平坦,建有廟宇數間,還有幾通古碑立在廟前。

  與守廟人董喜彬打過招呼后,我上前細看碑文,發現其中多處提到“義應侯”三字。如一通清同治年間的碑上,稱“三塗山有一義應侯廟,考之斷碣,宋開平三年立。后慶歷中……又禱雨輒應,遂祀之”;有的碑上還有“賜義應侯廟額”字樣。

  當地老年人說,三涂山所在地為瑤北坡村崖口自然村,屬何村鄉,此鄉原名三涂鄉,F在嵩縣城區已到這里,崖口自然村又稱瑤北坡居委會七組。三涂山上這些古碑,都是崖口自然村的魏換廷收集保護的。

  中午,我與魏換廷取得了聯系。61歲的他聊起義應侯廟的來歷時說,它應當與李密有關。李密本是瓦崗軍首領,后來降唐,被封為邢國公,還娶了李淵的表妹獨孤氏。可夫妻二人不睦,李密殺妻后叛唐自立,被追兵用毒箭射死在三涂山附近,王伯當背他一程,也受毒侵而死,至今這一帶還流傳著“射死李密,毒死王伯當”的說法。這個義應侯廟就是當地百姓為李密建的。

  根據碑文記載,關于義應侯廟還有說法:宋仁宗慶歷年間,天下大旱。皇帝派人到三涂山祈雨,十分靈驗,便封此山為義應侯,并在山上建廟紀念。

  宋神宗熙寧年間,又改義應侯為熙寧侯。如今山上還有熙寧年間圣旨碑,碑文殘缺,但能看到多處“敕命”“特封”字樣。

  亦真亦幻木門廟

  在嵩縣縣城打聽三涂山,人們可能問你:“要找的是崖口吧?”到了崖口自然村再問,村民會告訴你:“村后邊這一帶都叫三涂山,你要找的是不是木門廟嶺?”

  魏換廷說,我們所登上的三涂山,確實是當地人所說的木門廟嶺。山上的幾通古碑中,不乏重修“木門神廟”的記載,可見這木門廟也是大有來歷的。

  “這廟最早為紀念大禹而建,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唐初建李密廟時,木工祖師魯班顯圣了,他把工匠們用剩下的邊角料攏在一起,做了一個圖案精美的木門,安上正合適。后來有盜賊在伊河放筏,將這個門偷走了,別人再做的門怎么也安不上去,后來干脆不要門,這座廟被稱為沒門廟,時間一長又成了‘木門廟’,流傳至今。”魏換廷說,魯班顯圣的事雖然聽上去比較離奇,但歷代皇帝對這個廟都挺重視,如宋神宗熙寧年間敕封木門神廟,元大德皇帝再次御封,清朝也多次重修。

  此外,山上的廣生圣母殿過去也很輝煌。廟前一通清乾隆年間的重修碑記中說:“乾隆四十一年春,予客居于三塗山下書齋,適有謁予者問其來意……廣生圣母殿固遠近之所瞻拜者也,創建不知始于何時……”此殿歷時久遠,經過多次重修,如今已難睹昔日輝煌。

  站在三涂山上向東南方向眺望,峰巒起伏,伊河似練,嵐氣暗生,靜美如畫。“三涂霧雨”被稱為嵩縣八景之一,看來真是名不虛傳。下山后,我又經洛欒快速通道來到伊河岸邊。魏換廷指著兩山夾峙的地方說,這就是大禹治水時所開伊河三缺口之一,“當時他率眾劈開老龍嶺,顯出蛤蟆崖,形成三涂山。河對岸的山頭就叫老龍嶺。”

  這里地勢確實險要。據說周武王當初想營建洛邑,又有些猶豫。他到這里考察后終于決定下來,對周公說:“吾將因有夏之居,南望過于三涂,北瞻望于有岳。”《左傳》則稱:“四岳、三涂……九州之險也。”

  《左傳》記載:“晉伐陸渾,請事于三涂。”即晉國討伐陸渾之戎時,首先到三涂山進行祭祀,以求能打勝仗,可見這座山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分量。只是多少帝王將相來了又去,如今只留下數通古碑,講述著它昔日的榮光。不過,我覺得它最大的榮光并不在這里,而在那首中國最古老的情歌,短短的四個字:候人兮猗。

  候人兮猗,伊水流淌。我仿佛看到,多少年來,涂山氏女還在等著夫君大禹歸來,就在涂山之陽。(記者 張廣英 文/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3-10-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