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子北接隋唐故城遺址,南臨關林商貿城,位于洛南中心地帶,土肥水美,乃兵家必爭之地。相傳三國時期,曹操曾在此地屯糧草,所以此地得名“草家屯”。
草家屯旁有個羊莊村。這讓草家屯的人心里不太舒坦:羊專門吃草,俺村的福氣要是都讓這只“羊”啃了咋辦?
為了把“羊”轟跑,康熙年間,草家屯人在村北蓋了一座火神廟,廟旁起一硬山雙坡坐虎式戲樓——“羊”入“虎”口,就能把羊莊村“吞”掉。
羊莊村人不甘示弱,接著在其村南建了一座牌樓,供奉起了打虎英雄尉遲敬德,又把草家屯的“虎”鎮住了。
一來二去,兩個村的人結下了梁子,三天兩頭打架。羊莊村村小人少,打架老是吃虧,就走“法律程序”,把草家屯告到了縣衙。縣令問明原委,說:這事兒好辦,把“草”改為“曹”,“羊”換成“楊”,一次性解決問題。
大家都聽縣太爺的,于是,羊莊村成了楊莊村;草家屯更名為曹家屯,后來又被念成了曹屯村。
你要是據此判定曹屯人好抬杠、愛較真,那可就冤枉這個村的好漢了。
曹屯社火遠近聞名,早在明神宗年間關林廟大殿落成慶典上就大出風頭了。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駕臨洛陽,曹屯排鼓隊迎駕助興,把排鼓擂得驚天動地,哄得慈禧眉開眼笑。
1932年農歷正月十六,許多村子都派了社火隊,到老城北大街舞獅迎春。龍門裴村的舞獅人一不留神兒,從高空獨木橋上摔了下來。
裴村社火原來是和某村社火搭伙表演的——俗稱串社,可當時人山人海,掌聲熱烈,某村的“獅子”一心要搶風頭,只顧自個兒耍得美,假裝聽不見同伴的呻吟。倒是曹屯舞獅人伸出了援手,把傷者抬到醫院救治。
裴村人養好了傷,就一腳踹了不仗義的伙計,跟曹屯人拜把子結為兄弟。因裴村在伊河之東,曹屯在伊河以西,兩村人自稱東村、西村。逢年過節,東、西兩村的人都在一起耍獅子、擂排鼓,親親熱熱、喜慶非凡。
1989年,曹屯群藝社成立,名震河洛大地,其他村子的社火隊多少有些羨慕忌妒恨,裴村人不但設宴替好兄弟慶祝,還贈送舞獅專用的獅皮、羅圈椅給曹屯人當賀禮。
2009年,曹屯排鼓申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裴村人更是將此當成自己的榮耀。
套用電影《黃飛鴻》里的臺詞:拳頭打人是逞能,以德服人是本事。曹屯人不怕打架,有血性;勇于救人,夠仗義,這樣的哥們兒,自然是一呼百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