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芒履,身負滿載佛經的行笈,雙眼凝視前方”。在佛教界,出生于偃師市緱氏鎮陳河村的玄奘被稱為“千古一人”。玄奘是當時乃至現今享譽海內外的宗教家、思想家、旅行家、翻譯家,用現代人的眼光來打量,他還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一位偉大的“留學生”。
10 月3日上午,偃師市緱氏鎮玄奘寺舉行了大雄寶殿落成暨開光典禮,隨即偃師市又舉行了為期兩天的第四屆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借力“玄奘故里”的文化積淀,洛陽如何做好旅游景區的規劃開發?如何打好玄奘這一張“王牌”?國內又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請看本報的調查報道。
1.守著“金飯碗”,墻內的花卻在墻外香
10月3日,偃師市緱氏鎮陳河村的玄奘寺內人山人海,來自印度、尼泊爾、美國、德國、泰國、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及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地區的80余名宗教界人士及專家學者參加了玄奘寺的大雄寶殿落成大典,不遠千里而來的香客、商旅更是難以計數。
李德全來自臺灣,是眾多佛學研究者中的一位。他受玄奘舍身求法、愛好和平、堅韌執著等精神感召,曾在印度德里大學佛學系讀書5年,拿到了佛學碩士、博士學位,如今在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書。
“ ‘民族宗師’、‘千古一佛’、‘千秋苦旅’,臺灣人眼里的玄奘是很多符號的象征。”李德全說,在臺灣的日月潭周圍,有許多亭臺樓閣和寺廟古塔,其中有兩個寺廟與玄奘有關,一個是玄光寺,一個是玄奘寺。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曾在南京意外發掘出玄奘頂骨舍利石函,并將其偷運回日本。1955年11月25日,在多方奔波下,臺灣僧人將部分玄奘頂骨舍利從日本迎回臺灣,臺灣很多寺廟都爭相供奉,最終是蔣介石拍板定在日月潭邊建寺供奉,所建玄光寺完全按唐時風格。 1965年11月,與玄光寺相鄰的玄奘寺建成后,玄奘靈骨才遷入玄奘寺安放至今。
一名特意從美國洛杉磯趕來參加玄奘文化活動的佛教學者表示,近年來,玄奘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敬仰,玄奘大師的精神在其出家地、譯經地、圓寂地等地傳播發展,但在其毫無爭議的出生地的發展情況卻一直滯后,“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歷史名人代言其城市形象,偃師乃至洛陽反倒是‘守著金飯碗,一直難發展’了”。
偃師市一名活動組織者直言,玄奘文化一直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作為玄奘的出生地,偃師市這次舉辦活動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將要在偃師市緱氏鎮打造一個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區。
2.做好規劃開發,打造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區
“這是2008年經省發改委批準確定的規劃方案,目前已開工12項工程。”近日,偃師市玄奘故里管理處主任林永偉指著一張玄奘故里文化旅游區規劃設計方案圖向記者介紹說,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的一期規劃總面積為47.2公頃(約合707畝),目前,一期工程中的玄奘大道、唐玄路(景區環形旅游道路)、玄奘故里大門(含游客服務中心)、玄奘故居擴建、休水河整治、大型停車場、西行廣場、景觀大道、景區綠化工程等已基本完工。一期工程中的玄奘寺的規劃總面積為 8.5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工程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6座配殿、山門、客服中心和寺前廣場等。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的二期、三期工程將涵蓋唐恭陵、升仙太子碑、唐僧寺(靈嚴寺)、灰嘴原始社會遺址、劉國故城、軒轅關、柏谷塢古戰場及萬畝葡萄園觀光園區等內容,規劃面積將達到7平方公里。
林永偉說,整個旅游景區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以玄奘故里為中心的三條環形旅游線路:
小環線:以玄奘故里為中心,輻射10公里范圍內的唐恭陵、升仙太子碑及緱氏鎮周邊的其他旅游景點;
中環線:以玄奘故里為中心,輻射20公里范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商城遺址、東漢太學遺址、東漢靈臺遺址、杜甫墓、水泉石窟、雙龍山森林公園等偃師市境內的其他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址;
大環線:以玄奘故里為中心,輻射35公里范圍內的嵩山少林寺、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漢魏故城、光武帝陵、宋陵、康百萬莊園及小浪底風景區等洛陽及周邊地區的其他名勝和歷史文化遺址。
林永偉表示,這三條環形旅游線路可以依托周邊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自然風光,打造玄奘故里文化產業園區,使其在洛陽、河南乃至全國的文化旅游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3.做強做大文化產業,“要學會靠老祖宗吃飯”
玄奘其人及其留下的文化遺產,一直被國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所重視,也被旅游界、新聞界所關注。亞洲的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以及歐美的德、英、美等國家,近幾年興起了玄奘研究熱。作為玄奘出生地的洛陽,如何利用這一“鍍金”名片,做強做大文化產業呢?
“文化產業發展靠什么?就是要學會靠老祖宗吃飯!”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河南省原省委書記徐光春曾在回答河南如何發掘文化產業的亮點時形象地說,“不能當敗家子把這些遺產變賣,而是要讓死的活起來,讓靜的動起來”。
林永偉說,目前項目建設主要面臨著資金短缺、宣傳力度不夠、缺乏一個系統完善的旅游發展規劃及景區配套設施建設不到位等問題。他表示,現在單純依靠地方財政、等待上級專項資金扶持已遠不能滿足建設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的需要,唯一的出路是向民間財團招商引資,目前該項目負責人正在與幾家民間財團商談合作事宜。林永偉說,“現在最欠缺的是玄奘故里的宣傳推介,很多洛陽人、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偃師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就是玄奘的出生地,更別提對外宣傳推介了。在媒體、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如何將玄奘精神、玄奘文化、玄奘故里宣傳出去,讓其享譽國內外,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專家建議
玄奘故里發展離不開市場化運作
“開發玄奘故里這一名帖,要和河洛文化結合起來。”河洛文化學者徐金星說,玄奘19歲離開洛陽去長安,他在洛陽生活期間,恰是河洛文化鼎盛時期,當時的洛陽又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玄奘是河洛文化的一顆明珠。
從擴大影響力的角度,徐金星建議說,首先,我們可以定期在玄奘出生地舉辦學術研討會,圍繞玄奘誕辰舉辦一系列祭祀、文化活動,然后籌辦玄奘學院(大學),出版與玄奘有關的學術書籍、研究雜志等。
李德全說,印度中學和小學的教科書,都有關于玄奘的內容,印度人研究本國歷史,都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去考證。此外,在印度,玄奘的紀念堂也已修繕一新。如果和印度聯手,合作召開學術研討會,就能把“玄奘故里”推向全世界。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像云臺山、大唐芙蓉園等景區都是通過借力宣傳、炒作等市場化運作手段為世人所知曉的。歷史文化遺址也是一種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是一種需要面向市場的商品,其誕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市場化運作。”(劉可可 郭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