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賣聲有流動商販和坐商兩種情況,這回先說走街串巷的流動叫賣聲。
叫賣者的唱詞含有樸素的情感,切合時令,節奏感強。從早到晚,此起彼伏,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流動商販的叫賣聲五花八門,常見的有:
請老天爺、灶王爺公式——這兩尊神是貧富人家春節前都得請的。為了表示敬畏,人們不說買、賣,而說請。
賣琉璃咯嘣公式——把玻璃溶液吹成瓶狀,趁熱往平板上一墩,把底兒墩平、墩厚,往里吹氣時便發出咯嘣咯嘣的聲音,故名琉璃咯嘣。
賣雞(鴨)娃兒公式——農歷二月中旬,便有人賣雞(鴨)娃兒了。小販擔兩個大簸籮,有蓋,內面裝許多毛茸茸的雛雞雛鴨,唧唧亂叫,讓人憐愛。
賣燒雞公式——小販㧟一個木制平底筐兒和一副支架,內放一兩只整雞和切開的雞脯、大腿、雞翅、雜碎等。他們一般下午出來,賣完才能回家,常常賣到深夜。
糶(tiào:賣也)面公式——過去窮人家無隔夜糧,幾乎每天得買米面。賣面的擔兩只用荊條編的大面籃,裝滿面,用拆板把面壓瓷磨光,秤插在面內,擔著上街叫賣。
五香大綠豆公式——小販㧟一只竹籃,內放一盆煮熟的大綠豆和一根小竹筒,里放佐料,專賣給兒童吃。
賣鹵肉公式——小販㧟的木制平底圓筐和賣燒雞的一樣,油漬漬的發亮。筐內除擺鹵肉外,還有小案板和刀一把,便于零切。
箍漏鍋、釘盤子公式,鋦碗換鑰匙公式——小販一般兩個人,一個人擔坩堝、煤炭,一個人擔風箱、工具,鑰匙坯子掛在工具箱上。匠人用兩頭翹起的扁擔,擔著走起來一顫一顫的,鑰匙坯打在工具箱上有節奏地響著。他們的叫賣聲能傳得很遠。
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蔥啰——賣菜吆喝的內容豐富多彩,根據季節不斷變化。其聲婉轉有致,跌宕生姿。水淋淋的鮮菜讓人喜愛,脆生生的叫賣讓人著迷。
賣梨公式,孟津梨——過去水果都是本地產的棗、梨、杏、柿子等,賣啥吆喝啥。孟津梨較特殊,個頭不大,圓形,淺黃色,肉細而甜,是非常受人歡迎的土產品。孟津梨有個記號,梨眼被一個白色蜘蛛網蓋著,很好鑒定。
坐商的叫賣聲也很有特點,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