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年,二號窟完工。但這時又出現了一個野心家——晉州刺史高歡,于當年乘機攻占洛陽。
二號窟的完成,高歡的出現,都未給百姓帶來和平安寧。高歡于533年攻擊晉陽,消滅了爾朱氏的殘余勢力。534年,高歡立元善見為帝,即孝靜帝,遷都于鄴(河北省臨漳縣),建立東魏。北魏正式覆亡。
西沃石窟藝術風格承襲龍門石窟
講新安,一定要關涉洛陽。談西沃,一定要講龍門。西沃石窟離龍門石窟,不過數十公里。
中國石窟寺藝術中,龍門石窟占有特殊歷史地位。它深受中原傳統文化藝術培養和影響,經吸收融化,把宗教藝術與非宗教藝術,外來藝術與傳統藝術,融為一體,因此成為典型的中國式佛教石窟藝術,并且影響到周圍的石窟群,甚至波及邊遠地區,成為中國石窟寺網絡的中心點。“洛陽周邊,衍生出密集的包括西沃在內的衛星石窟。諸如偃師水泉石窟、新安西沃石窟、澠池鴻慶寺石窟、洛陽吉利區萬佛山石窟等,基本都是受龍門直接影響的產物,甚至可以說是龍門母窟的子窟。”宮大中道。
西沃石窟,“總體設計和藝術風格上,都承襲龍門石窟”。宮大中道。
龍門石窟附近,曾形成石作村莊,工匠在龍門石窟內留有多處印痕。如東山萬佛溝發現有“石作村”題記,萬佛洞有“石作張珂造菩薩像一區”和“石匠郭令超”題記,東山擂鼓臺有“石工金山供養”題記。龍門石窟千龕飾壁,萬佛生輝,正是靠藝術匠師們的創造,才造就了震撼世界的佛教雕刻殿堂。
“西沃雖沒有工匠題記,但它的工匠極有可能也是來自于石作村,這從設計和雕造風格都能體現出來。”宮大中道。
但西沃石窟也有很多獨特之處,反過來影響了龍門唐代石窟的修造,比如排水。
宮大中曾特別注意到西沃石窟的那尊東區立佛。他發現,立佛像龕高210厘米,寬107厘米,最深處50厘米,水平截面為圓弧形。龕上方有人工開鑿的小平臺,平臺寬80厘米,靠山崖處鑿一U形溝槽,溝槽截面呈方形,溝槽寬深各二十厘米,顯系為佛龕防水所設,恰好將上方的水攔截龕兩側下瀉,對高浮雕釋迦立佛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龍門石窟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上方,有一處總長達120米的人字形排水防護溝,和西沃的排水設施相似。這尊大佛是唐代著名宮廷建筑家、雕刻家韋機督造,兩處石窟距離很近,韋機當是受西沃影響,才有這種設計。”宮大中道。【原標題:“黃河南岸懸崖上的西沃石窟”系列2 石窟見證北魏覆亡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