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牡丹文化節的臨近,滿城牡丹正含苞待放。
讓人驚喜的是,一朵“開”在古墓壁畫上的花仿佛也聞到了春天的氣息,悄悄地露出它的“俏模樣”。
這朵艷麗的紅花很像牡丹,它就“開”在一座古墓的壁畫上。
今日,我們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一起去觀賞這座精美的壁畫墓和這朵“爭春”的花。
說到古代壁畫墓,您應該還記得3月15日我們組織考古志愿者到新區參觀的那次吧。
沒錯,這次帶您領略的正是當時參觀的兩座壁畫墓中的一座——位于新區通濟街南。只是,當時我們參觀時,墓葬的發掘工作只進行了一部分,全貌還未完全“露”出來。經過考古人員十幾天的努力,今日,這座墓葬的發掘工作基本結束了。順著現場發掘人顧學軍的介紹,我們對它的全貌有了認識:
這是一座由臺階式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的墓葬,其中,墓道長7米、寬1.5米,墓門由長方形小磚砌成。我們看到,由于曾遭盜掘,墓門右小角有個缺口,成年人稍稍側身、彎腰便可從這個缺口進入墓內。
墓門之后是一條甬道,也就是從墓門進入墓室的通道,甬道兩側各有一幅壁畫,壁畫上各繪一名男子,雖然部分缺失,但人物的容貌、服飾都清晰可辯,大約是兩名守門的門吏,或是儀仗人員,二人手中各持一個長條狀物品,考古人員推斷應當是一種儀仗用品。
墓室為圓形,直徑4米,墓門兩側繪有壁畫,墓室周圍的墻壁上有用橫磚、豎磚搭配砌成的桌子、柜子等。墓室周圍保留的墻壁約有2.2米~2.3米,頂部推斷為穹頂,但已經坍塌。
墓室西南側有一些堆積的土層,形狀很不規則,這些土的厚度在10厘米左右,一些土上有腐朽的木材,考古人員推斷這些木材應當為柏木,大概是當時用于祭祀的條幾留下的痕跡,其中有幾個角似乎還用鐵做了包邊。
在這些土層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古人留下的遺物:一枚寫著“開元通寶”的銅錢、一個熏爐,還有一些鎦金的泡釘等。土層旁邊,有一面泛綠的銅鏡,銅鏡上的文飾是雙鳳圖。
墓室繪有“四美女”,一朵紅花頭上“開”
具體的學術價值還待考古人員進一步研究。但一朵“開”在壁畫上的類似牡丹的紅花卻“靚麗”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古墓里還有花?聽到這個消息,您一定非常好奇吧。
順著趙曉軍所指,我們看到,墓室內部的壁畫上共繪4名女子,她們分別位于墓室入口處兩邊的墻壁上,而這朵紅色的花就被“戴”在左側一名女子的頭上。這名女子體態豐盈,挽著高高的發髻,身著紅色服飾,底部的裙擺上還有小碎花點綴。讓人驚喜的是,雖然歷經千年,頭上那朵紅花依然非常奪目。
趙曉軍說,雖然這只是“戴”在頭上的裝飾品,但從花朵的形狀來看,應當是一朵牡丹花。
除了形狀外,讓我們做出這一推斷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根據歷史記載,洛陽牡丹始于隋,盛于盛唐,甲天下于宋。也就是說,在晚唐五代時期,牡丹在洛陽已經非常盛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測,在當時的貴族圈里,女人頭上戴上一朵盛開的牡丹也許是一種潮流呢!
一幅家居生活圖,恭迎主人出門去
這個頭上戴花的女子是干什么的?這還得從整個墓室的場景來說起。
我們看到,這名女子所在的壁畫位于墓室入口處的左側,而與她位置對應的右側墻壁上,同樣繪有一名女子。這兩名女子的衣著華麗、顏色鮮艷,唯一不同的是,戴花的女子手中還捧了一頂官帽。考古人員從她們的著裝和發式上判斷,兩人應當都是貴婦級別。
不僅有華麗的衣服來“炫富”,兩名貴婦身后分別站著的一名侍女也顯示了她們身份的尊貴,這兩名侍女衣著簡單、顏色單一。
除了繪制出來的壁畫,整個墓室四周的墻壁上還有許多“物件”,置身其中,我們仿佛一下穿越到了一處古人生活的真實場景:
沿墓室從右往左看,分別是用橫磚、豎磚搭配砌成各種家具,有八仙桌、矮柜、窗戶、門、窗戶、椅子、桌子等,這些“模擬”出來的家具非常逼真,其中正對墓室入口處的一個大門上甚至還有門閂等。
為什么要用磚來“模擬”家具呢?顧學軍說,這體現了古人“視死如視生”的一種觀念,也就是說,人雖然死了,但還是想過和生前一樣的生活,而實現這一夢想的方法就是在自己的墓內營造出一種日常家居生活的場景,讓自己死后也能“生活”在其中。
知道了這些都是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反映后,再把站在門口的女子,以及甬道兩側的儀仗人員一起放在這樣的環境中,趙曉軍做了一個這樣的推斷:
這也許只是墓主人生前出行前的一個準備場景,家人都在忙碌著,女主人有的拿著官帽,有的準備其他物品,等在門口恭送,儀仗人員站在門口迎接。
形制比較罕見,有望整體搬遷
欣賞了這個墓葬的全貌后,接下來大家最關注的莫過于它今后的命運了。
趙曉軍說,由于該墓葬在歷史上曾遭到多次盜掘,棺槨已經腐朽,墓志也丟失了,因此已無法判斷墓主人的身份。但根據墓葬的形制及出土的物品等,考古人員推測這個墓葬應為晚唐到五代時期的一個貴族墓葬。而在此前我市發現的古代壁畫墓中,這一時期的壁畫墓還不多見,因此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同時,這座墓與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去年在孟津縣平樂鎮新莊村發現的晚唐貴族壁畫墓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對兩者進行對比研究,應該能了解到不少當時的社會生活習俗。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呂勁松說,發掘工作結束后,文物部門將組織有關專家對這座墓的壁畫進行臨摹、修復等,接下來會找合適的時機將這座墓進行整體遷移。(記者 李燕鋒 見習記者 程芳菲/文 記者 張曉理/圖)(原標題:洛陽新區發現一座晚唐五代貴族墓)
來源: 洛陽網-洛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