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洛陽偃師市豫劇團創(chuàng)作并演出的《大勇的婚事》已在全國巡演300多場,且屢屢斬獲大獎,并于近日登上央視戲曲頻道《九州大戲臺》,就連豫劇界的泰斗都稱贊,這出戲帶來了“長久未有的新風”。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如果把一出戲比作一道菜,《大勇的婚事》這道味美可口的“小菜”,都用了哪些特別的“作料”?
“選料”:取材于偃師山區(qū)的真實愛情故事
2006年年初的一天,偃師市豫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王藝紅,一口氣讀完一個剛拿到的新劇本后,興奮得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這個讓他如獲至寶的劇本,是偃師當?shù)匾幻械跃胺宓膽蚯骷耶斈陝偼瓿傻淖髌贰5跃胺甯嬖V他,劇本取材于早年在偃師大口、府店一帶廣為流傳的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當時劇本暫定名《山妞》,這就是《大勇的故事》的前身。
《山妞》講的是發(fā)生在清末民初的一段愛情故事:長著一雙大腳、性情倔強的山里姑娘山妞,被30多歲仍打光棍的孫大勇,花30塊大洋買到了山外的古鎮(zhèn)上。大勇欲娶她為妻,而山妞卻悄悄愛上了大勇的弟弟二勇,此事在守舊封閉的古鎮(zhèn)激起軒然大波。樸實的大勇執(zhí)意要把山妞讓給弟弟,可善良的二勇雖愛山妞卻不愿奪她為妻……從抗婚、讓婚、拒婚,再到勸婚,曲折動人的感情故事和性格各異的人物角色,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當時我們剛接到洛陽市有關部門下達的任務,正在尋找劇本排練新劇,準備參加當年全省‘五個一’工程的評選。這個新穎、故事性強的劇本和我們真有緣分!”偃師市豫劇團里的國家三級導演董紅兵說。
“烹制”:借用話劇表演形式,融入民歌演唱內(nèi)容
其實,在準備排練《山妞》時,偃師市豫劇團正處于最困難的時期:演出減少,經(jīng)費緊張。“就是借錢,也要把這部戲排出來!”全團人的心思都想到一塊兒了。在政府撥付的40萬元扶持資金到賬之前,全團上下人人出資,短短兩天就籌集了19萬元。王藝紅的愛人李素杯也是豫劇團里的演員,兩口子拿出了3萬元。
之后,他們又從洛陽豫劇院請來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陳大華,飾演女主人公山妞。
幾個月的閉門排練,天天從清晨練到天黑,大家都沉浸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快樂里,沒有人叫苦叫累。
王藝紅在1994年曾獲“全國豫劇十大名丑”稱號,他詼諧幽默的舞臺形象,已為戲迷們熟知。可在《山妞》里,他演的男主人公孫大勇是個生角,與他過去的表演風格截然不同,他不但每個動作要揣摩,就連念白里的每個字也要反復思量。
“我們幾個主演在一起商量,覺得本子很好,但是如果要把這部戲唱響,只有靠創(chuàng)新。”女主演陳大華說,思路一打開,各種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大膽嘗試,不斷被運用到排練中。
在大勇苦勸二勇娶山妞為妻的一出戲里,扮演大勇的王藝紅借用話劇表演的形式,把大段的念白說出,打破了戲曲的程式化,既真切又感人。“咱兄弟仨,仨光棍,這像個家嗎,啊?”當大勇眼含淚花念出這段臺詞時,觀眾能感受到戲中人物真摯的骨肉情以及生活的無奈。
為表現(xiàn)山妞的單純,陳大華把流傳于新安、澠池、靈寶一帶的豫西民謠,巧妙地融入傳統(tǒng)豫劇唱腔里,清新動聽,生活氣息濃厚的唱段,讓觀眾聽了格外舒坦……
演員們排練時,不斷對表演形式進行改動。扮演二勇的演員孫應杰深有感觸地說,每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新,都是演員們對自身表演素養(yǎng)的提升。
而這一切,正合《山妞》的作者翟景峰的心意:“我寫這個劇本時,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賞。演員們的這些創(chuàng)新,正是為了力爭讓每一名觀眾都能看懂、聽懂。”
“上桌”:全國巡演300余場,屢獲大獎
2007年7月16日晚,偃師市豫劇團第一次帶《山妞》走出偃師,來到位于鄭州的河南省人民會堂進行演出。
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后,全場近3000名觀眾起立并長時間鼓掌。王藝紅、陳大華和孫應杰3位主演,一再向觀眾致謝。謝幕后,更有二三百名觀眾擁入后臺,拉著演員們合影留念……
之后,全國各地不斷有人邀請偃師市豫劇團演出《山妞》,從山西、陜西、安徽,再到河北、山東……演員們一路上表演,一路上對該劇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為了更加貼近劇情,《山妞》更名為《大勇的婚事》,并根據(jù)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在舞臺設計上加入了木刻、剪紙、皮影和木版年畫等民俗元素,營造出一幅逼真的清末民初農(nóng)村風俗畫卷。
在本月13日登上央視舞臺之前,《大勇的婚事》已在全國巡回演出300余場,在戲曲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與此同時,從河南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河南省戲曲大賽金獎,到第十九屆國家田漢戲劇獎,別具新意的《大勇的婚事》都榜上有名。
“品味”: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讓戲曲永葆青春
今年75歲高齡的賈廷聚是我省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素有豫劇“須生泰斗”之稱。賈老曾多次到現(xiàn)場觀看該劇的演出,他評價道:“《大勇的婚事》從故事、情節(jié)設置上來說,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特別是演員們突破傳統(tǒng)豫劇的表演模式,做出了許多大膽嘗試,讓人耳目一新,讓我感到一陣長久未有的新風。”
該劇的成功,也讓這些年深諳戲曲生存之難的王藝紅看到了希望:“要讓戲曲這種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保持生命力,除了靠政府加大扶持,更要靠每個戲曲表演者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適應觀眾需求,戲曲才能永葆青春!”(原標題:洛陽偃師本土原創(chuàng)豫劇《大勇的婚事》走紅 屢獲大獎)
來源: 洛陽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