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是黃河上最古老的渡口。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末年,周武王姬發率領大軍自西安附近的鎬京來到孟津黃河渡口,與鄰近部落八百諸侯結成伐紂聯盟,進行了渡河演練,史稱孟津觀兵。兩年后,周武王再次率領大軍來到孟津渡口,召開誓師大會,渡過黃河,消滅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中國歷史上,先后有13個朝代在洛陽建都。孟津是洛陽北部黃河上最古老的渡口,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孟津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點。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全長約5464公里,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鎮;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也就是今天的孟津縣會盟鎮。我國《地理》課本采用地理學界公認的黃河中下游點,這使孟津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理標志。近年來,孟津縣在會盟鎮黃河岸邊建立了黃河中下游地理分解標志主題公園。
孟津有黃河上最后一道峽谷。孟津縣有黃河河岸線59公里,其中小浪底峽谷是黃河的最后一道峽谷。小浪底本是峽谷內的一個村莊。1992年開始,全村300多戶村民支持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遷出了工程壩址區。1994年,李鵬總理考察小浪底,問起名稱的來歷。人們回答:“這里是黃河最后一道峽谷,黃河大浪變小浪,小浪流到底,所以叫小浪底。”總理稱贊解釋得好。如今,當你登上小浪底南岸柏崖山主峰俯瞰小浪底峽谷,你會為高峽平湖的人間奇跡而驚嘆和震撼。
孟津有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黃河在孟津小浪底沖出最后一段峽谷進入華北大平原。改革開放后,國家在這里修建了舉世矚目的特大型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這是人類開發治理黃河的空前壯舉。2002年以來,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黃河調水調沙,都在小浪底形成壯觀的瀑布水流。在孟津小浪底舉辦黃河祈福大典,讓中華兒女感受偉大母親河,從而感恩黃河、敬重黃河、愛護黃河、善待黃河,這是共建大黃河美麗生存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最好方式。
孟津有豐厚的黃河文化資源。孟津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紀念人文之祖伏羲的龍馬負圖寺、漢魏洛陽故城、邙山陵墓群大遺址保護區、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陵園、明清禮部尚書王鐸故里等文化古跡,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風景區、西霞院水庫風景區、國家黃河濕地保護區等風景名勝,奠定了孟津在大黃河黃金旅游帶的重要地位。李白曾留下“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王維曾留下“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等千古詩篇。孟津的平樂牡丹畫、南石山唐三彩享譽全國。
孟津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洛陽機場坐落在孟津境內,開通有14條國內航線。連云港至霍爾果斯和二連浩特至廣州高速公路在孟津交匯,太原至湛江鐵路通過孟津與隴海鐵路交匯。孟津依托得天獨厚的黃河文化和交通區位優勢,借助中原經濟區建設機遇加快崛起,已躋身河南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序30強。孟津正瞄準“十二五”發展目標,加快建設全國歷史文化名縣、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示范縣、黃河中下游旅游目的地、洛陽市特色鮮明的衛星城。(原標題:在孟津舉辦黃河祈福大典的六大理由)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2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