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回洛倉:昔日“國家糧倉”見證運河輝煌

2013/7/23 9:40:18 點擊數: 【字體:

 回洛倉:昔日“國家糧倉”見證運河輝煌

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效果圖

  隋唐時期的糧倉,在洛陽地區,能與含嘉倉媲美的,還有位于瀍河回族區瀍河回族鄉小李村、馬坡村以西的回洛倉。

  1000多年前,全國各地的糧食經隋唐大運河運抵洛陽,儲存在這個國家級糧倉內。如今,埋在黃土下的回洛倉遺址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遺址點、隋唐時期中國發達的南北漕運的歷史見證。

  隋洛陽城的“國家糧倉”

  若問起回洛倉的具體位置,即使是熟悉洛陽歷史的人,恐怕也只能含糊地回答:瀍河回族區。

  今年1月,經過考古人員對整個倉窖區的普探,最終確定了回洛倉的具體位置在小李村、馬坡村以西,呈長方形,310國道橫穿而過。

  近日,采訪團一行探訪了這座隋朝時期洛陽城的“國家糧倉”。

  “大運河申遺中國行”活動志愿者——洛陽大唐官窯瓷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利在讀小學時,對于《隋唐英雄傳》等書熱衷不已。書中有瓦崗軍攻破洛陽回洛倉后開倉放糧的描寫,激烈、過癮。他對此次體驗十分期待。

  在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現場,市文物管理局負責現場施工的雷正宇介紹,該工程今年3月正式開工,目前外部裝修已經完成,施工單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

  在回洛倉遺址內,我們注意到,保護棚內共有4個倉窖。雷正宇介紹,工程結束后將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有的倉窖是全部挖開的,為的是讓參觀人員對倉窖的整體情況有所了解;有的則只開挖很小一部分,未來將作為公眾考古的一部分,邀請游客參與現場發掘。同時,保護棚內部將來會設置一條高5.1米的參觀廊道,游客可以走上去從高處俯瞰整個倉窖。

  “回洛倉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建起來的,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呢?”宋勝利問。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根據史書記載,回洛倉建于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還有一種說法為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作為洛陽周邊設置的第二大糧倉,其主要任務就是服務城內的皇室和百姓。因此,回洛倉也是隋朝時期洛陽城最重要的“國家糧倉”之一。

  儲糧總量超3億斤

  歷經千年沉寂,直到2004年,回洛倉才被文物工作者發現。

  專家介紹,2004年9月,在一拖東方紅輪胎有限公司整體搬遷改造工程中,考古工作者對瀍河回族區瀍河回族鄉小李村進行了鉆探,發現倉窖71座。之后,市文物部門對其中的3座倉窖進行了發掘,遺憾的是,在3座倉窖內均未發現糧食。

  但根據當時的發掘情況,考古人員認定,這批倉窖數量多,排列有序,形制較大,應屬國家糧庫,且這處倉窖的位置與文獻記載的隋代回洛倉的大致方位基本相符。據此,專家推斷這處倉窖為隋代著名的回洛倉。

  2009年7月,市文物部門首次對回洛倉遺址進行全面勘探,初步明確了回洛倉遺址的位置。

  為配合大運河申遺,自去年年初起,市文物工作者對回洛倉進行了新一輪勘探發掘,基本明確了回洛倉的形制及面積——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55米,面積相當于5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

  通過此次發掘,考古人員初步揭開了其建造之謎:倉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一個外徑16米至17米、內徑10米至12米、寬約3米、深1.5米至2米的環形基槽,將基槽夯打成堅實的倉窖口,這樣修建是為了防水、防坍塌。

  回洛倉城“浮出”地面,也讓倉城的真實倉窖數量得到了初步確認。考古發現,整個倉城內有東西成行、南北成列的倉窖710座。按照現有資料推算,一個內徑約10米、深約10米的倉窖,其儲存的糧食應該在50萬斤左右。如此推算,回洛倉儲糧的總量為3.55億斤。

  見證大運河輝煌

  據史料記載,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崗農民起義軍攻破此倉,并以此為據點進攻洛陽城。正因為回洛倉建在城外導致的戰爭問題,隋亡后,唐吸取這一教訓,特意將糧倉建在了城內,也就有了名聞天下的含嘉倉,回洛倉被廢棄。回洛倉被遺棄后,其位置和面積漸漸被遺忘。

  有專家指出,回洛倉之所以可以入選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立即列入項目”,一方面由于它是當時大運河輝煌的見證者;另一方面,也因大運河的主要功能就是漕運,而漕運的主要物資是糧食,研究這些糧倉,對于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更是有著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市大遺址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回洛倉是隋代大運河沿線重要的糧倉,是隋唐大運河的實物例證之一,是隋唐時期中國南北漕運發達的見證。回洛倉遺址的發掘為研究隋唐時期大型官倉的倉儲制度及糧食儲藏保管等,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

  該負責人表示,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一期工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按照保護展示方案,此次主要是對現已發掘探明的西北部4座倉窖進行保護展示。同時,對周邊那些雖未發掘但已探明的100多座倉窖遺址,將栽植環形或方形灌木進行地面綠化標識。后期,工作人員還將進行整座倉城范圍內的環境整治、征遷以及后續考古等。最終目標是將回洛倉遺址建成集文化、休閑、旅游于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記者戚帥華/文魯博/圖)
 

回洛倉:昔日“國家糧倉”見證運河輝煌

文保專家正在講解回洛倉遺址保護情況

回洛倉:昔日“國家糧倉”見證運河輝煌

正在施工的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2013-07-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