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牡丹花譜》演出場面記者王亞鴿攝影
《牡丹花譜》盡顯洛城牡丹風韻
《在洛陽詩意地棲居》詩朗誦配舞,唐三彩工藝穿越時空。
著名演員鮑國安詩朗誦《獻給一位無名烈士守墓人》
《牡丹之戀》牡丹仙子空中翩翩起舞
師生朗誦《歷代名家作品》
□記者侯夢菲文王亞鴿攝影
本報訊漫天繁星飄落在藍色的浩瀚蒼穹中,運用裸眼3D技術的“神都”、“東周”、“豫”等字體夢幻般飄來;牡丹花盛開,牡丹仙子羅袖盈風、騰空而起;煙霧繚繞、仿佛仙境中詩歌朗誦,觀眾置身詩韻洛城……昨晚8時,由文化部與河南省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第3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開幕式“花開中國·情景交響詩朗誦《花與城》”,在洛陽歌劇院精彩上演。
據總導演肖榮華介紹,開幕式主題為“花與城”,“花”代表著牡丹花,“城”代表洛陽城,有《洛陽綻放》、《滿庭芳·我的花》、《清平樂·我的城》、《沁園春·我的夢》、《花開中國》五個篇章。今年的開幕式文藝演出不搞大制作,不請大明星,參演人員和經費同比均大幅減少,只邀請了鮑國安、姜克美等少數知名藝術家。同時,演出以詩歌朗誦為主要元素,通過朗誦表演,展示“我的花、我的城、我的夢”,達到一種審美和情感互動的感官效果。
最好看的牡丹,是長在心里的,輕輕一捧,香,就溢出來了……《沁園春·我的夢》篇章,6組洛陽最普通市民的感人事跡,再次感動現場觀眾。他們是:堅守崗位19年,洛陽市首位獲得“全國優(yōu)秀環(huán)衛(wèi)工人”稱號的老城區(qū)環(huán)衛(wèi)職工——郭春梅;45年如一日為13位無名烈士守墓,2013年病故后,將義務守墓責任交給兒子的偃師普通農民——裴麥鬧;14歲時患上類風濕關節(jié)炎,被迫輟學、癱瘓在床,卻通過網上兼職等為家庭分擔的陽光女孩——王曉晶;撿垃圾資助貧困學生、建希望小學,18年如一日的伊川八旬老人——胡發(fā)生;十幾年來義務獻血2萬多毫升,為貧困學校捐獻書刊1萬余冊,資助貧困學生200余名的欒川縣政法系統(tǒng)職工——常紅康;1995年,辭掉工作,到黃河邊當起護鳥人,近20年間,感染了女兒、外孫,從此黃河邊有了三代人護鳥隊——馬書釗一家。
最后,洛陽師范學院合唱團的一曲《花開中國》為開幕式畫上句號,所有演員都走到臺上,向觀眾謝幕。(原標題:第3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開幕式精彩“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