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洛陽舉行。
本次主場城市活動,緊緊圍繞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這個主題,精心安排了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一帶一路”大遺址保護論壇、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青少年教育活動展演、文化遺產公開課等一系列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旨在探尋新形勢下大遺址保護與發展路徑、促進絲路沿線城市交流與合作、以文化遺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活動期間,洛陽還在洛陽博物館及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絲綢之路與中原文物展、絲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古代壁畫修復成果展、丹青記憶·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絲路遺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圖片展等,多維度體現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的古今淵源和未來發展。
從2009年,我國開始設立主場城市,先后在杭州、蘇州、濟寧、鄭州、咸陽、景德鎮、重慶、承德等城市舉辦了主場城市活動。此次洛陽獲得主場城市活動的承辦權,對彰顯古都洛陽的歷史地位、展示今日洛陽的發展成果、推進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作為華夏文明的搖籃、河洛文化的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悠久的歷史給洛陽留下了無數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文化瑰寶和珍貴遺存,全市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2處,館藏文物近42萬件(套)。特別是夏、商、東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被稱為“五都薈洛”。這些豐厚燦爛的歷史文化遺存,既是洛陽的寶貴財富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發展要素,也是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