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與霍光的財政經濟大論
2012/5/15 9:16: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會議雖在昭帝年間召開,但鹽鐵國營的措施卻在武帝時代即已實行,因為當時對外大肆征伐,對內大興水利工程,國家的財政支出急劇增加,為了尋求新的財源,才有鹽鐵國營之設。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閩越出兵包圍東甌(浙江永嘉),武帝接受嚴助的建議,派遣軍隊攻擊閩越,這是武帝對外征伐的開始。三年后,閩越和南越又起爭端,武帝再派軍隊干預,對南方的戰事從此無休止。但對漢朝來說,最大的強敵是匈奴,而漢匈之間的戰爭,從馬邑伏擊戰失敗之后也綿延不斷,衛青出擊匈奴共有七次,霍去病也有四次。元鼎六年(前111)始在南越設立九郡,元封三年(前108)滅朝鮮,又置四郡。這一連串的戰事,消耗國帑頗巨。
霍光像對內大興水利工程,主要的是修水渠、河渠溝洫很多,漸漸使國庫空虛。
漢武帝籌集財源的辦法有賣官、賣爵、贖罪,鹽鐵國營、酒類專賣、緡(mǐn)錢稅、車船稅、均輸、平準之法等,這些措施大部分是由桑弘羊經手實施的。桑弘羊主外朝,主張富國強兵;而講恤民政策的霍光卻是主內朝。內朝和外朝的對立,直到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有鹽鐵會議的召開,把兩派人的對立意見,提到會議桌面,以求解決。會議結束后,雖然桑弘羊做出讓步,但也僅是一小部分的讓步。因此,兩派人的斗爭就由會議桌面轉移到實際的政爭。
鹽鐵會議結束5個月后朝廷即把酒類專賣一項廢止,其它國營和稅制一仍如故。因此,對桑弘羊的打擊并不大,然而通過“燕王之變”,霍光終于把桑弘羊殺了。
這是發生在元鳳元年(前80)的事件。這一年,太仆令上官桀謀殺霍光,打算擁立燕王旦為皇帝。燕王旦是昭帝的哥哥,上官桀要擁戴他,并想廢掉在霍光手中昭帝的兒子,但因事機不密泄露而失敗。不幸的是桑弘羊與上官桀同謀。因此,除了上官桀被處死之外,桑弘羊和他的一家也都被霍光殺掉。
上官桀和桑弘羊死后,霍光掌握了朝廷的領導權。但鹽鐵國營這一制度仍被沿用,并沒有加以廢止。因此,我們有充分理由來說,在鹽鐵會議上和御史大夫唱對臺戲的賢良、文學這一批人,完全是受霍光一人的利用。先制造輿論,再利用事件,內朝派霍光,就把外朝派桑弘羊打倒了。
理財專家舌戰群儒
鹽鐵會議時,代表政府方面的丞相說話不多。這位丞相叫田千秋,綽號“車千秋”,因為他年紀老,受到優遇,朝見時可以坐小車進入宮中,所以才叫他為“車千秋”。他是一位有名的鄉愿,少說話,甚至一句話不說,不得罪人,是一位好好先生。在會議上,田千秋這位丞相,只是無關痛癢地問了兩句話。桓寬描寫他“括囊不言”,實在恰到好處。
代表民間、替商人和地主階級講話的八位賢良和五十幾位文學中,我們知道有一位被選為賢良是茂陵的唐生,有一位文學是魯國的萬生,其他也就不知姓名了,但以山東人居多。
桑弘羊是相當聰明犀利的人,他舌戰群儒,主張切合實際,反對不切實際的空論。他本來是洛陽商人的兒子,對數字靈通強記,是一位數學天才,在十三歲時就受漢武帝賞識,提撥為侍中,做到大司農,漢昭帝時有8年的時間在御史大夫任上,是一位理財專家。
霍光是背后人物,沒有在會議上露面,他是征伐匈奴有功的霍去病的弟弟,很年輕的時候就被武帝選為侍中,繼而輔佐昭帝,是實際抓政權的大將軍。他的政策,可以說是繼續武帝晚年已行的恢復農業生產的措施,主張賑濟貧民,免除田租,是比較知道民間困苦的人。
《鹽鐵論》作者桓寬,也是代表商人利益和地主階級的立場,服膺儒家思想,反對法家。但他仍稱贊桑弘羊為“博物通士”,可見他整理這次會議資料是比較客觀的。
桑弘羊如何為他的鹽鐵國營、均輸平準政策辯護呢?他主要強調對匈奴應有防備,乃當前不可或缺的做法。他指出武帝時的豐功偉業端賴鹽鐵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并且,由于實行鹽鐵國營,鹽鐵的價格便得到統一,可以比較便宜供給一般農民。這樣鹽鐵商人的獨占利益便可制止,防止市場壟斷,從事鹽、鐵生產的生產者也可以得到應有的報酬。均輸、平準政策,使物暢其流,給民間帶來了很多方便!驹瓨祟}:財政經濟大論戰:桑弘羊vs霍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網讀書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