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洛陽

被刺殺的大唐宰相武元衡(上)

2013/11/18 14:57:30 點擊數: 【字體:

被刺殺的大唐宰相武元衡(上)
武元衡得見薛濤,如遇知音,再也不郁郁寡歡一人向隅了,兩人當即和詩作賦,談得十分投機。李玉明 繪


    洛陽歷史上的393名進士當中,中唐進士武元衡是唯一一位被刺殺的,也是有史以來90名洛陽籍宰相中,唯一一位被刺客殺死在京城街頭的宰相。這位出生于偃師緱氏的政治家兼詩人,被殺后引起巨大轟動,這一事件當時就被詩人白居易稱為“大唐國恥”。

  武元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詩人宰相,在他之前,還沒有一個宰相被刺殺在城市街頭,這一事件的余波,一直在歷史長河中激蕩不止。白居易在他被殺之后激憤難平,上疏朝廷務必快速緝拿兇手,卻因此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當時,武元衡的頭顱被刺客割去,淋漓的鮮血一直滲入中晚唐詩文里,而在他倒下的剪影背后,是一個時代偉岸而又佝僂的背影。

  一

  偃師市緱氏鎮,唐朝時是正兒八經的一個縣,名為緱氏縣,屬洛州管轄,武元衡就出生在那里。他生于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有著高貴的血統,是武則天的曾侄孫。他號稱唐朝第一美男,《新唐書》中說他“雅性莊重,然淡于接物”,風神灑脫,淡雅與執拗兼備,詩寫得也很好。他的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的堂兄弟,官至湖州刺史;他的祖父武平一,是文人學士,曾任考功員外郎;他的父親武就,曾任殿中侍御史。

  出身于世家望族門第,沐浴在詩書墨香之中,武元衡自幼博覽群書,長于詩文。他于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進士及第后,擔任監察御史,接任華原縣令,從此走上仕途。當時駐華原的鎮軍督將個個耀武揚威,人人有恃無恐,終日飛鷹走犬,擾得市井無序,百姓不得安生。

  雖為華原縣令,卻無法節制督將們的橫行霸道,武元衡感到非常郁悶,他稱病辭職,開始閑居。當時執政的德宗皇帝了解到他有才能后,就召他進京,一年之中讓他連升三級,官至右侍郎中。一次,德宗召見他,詢問治國良策,武元衡侃侃而談,對答如流。德宗目送武元衡走后,對左右侍從說:“元衡真宰相器!”

  到了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翰林學士王叔文聯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搞“永貞革新”,大刀闊斧革除弊政。王叔文發現武元衡很有才干,就拉武元衡加盟搞革新。當時革新派炙手可熱,得到皇帝的支持,是年輕官員出人頭地的好機會,大家都巴不得加盟這支“第一梯隊”,但武元衡認為有朋黨之嫌,不愿參與,被降職。劉禹錫同情他,讓他擔任其他職務,他也婉拒了,因此再次被降職。

  當時的武元衡,已經看出“永貞革新”不切實際,寧可一再被降職,也不湊那個熱鬧。果然,不到五個月,“永貞革新”失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憲宗即位,他賞識武元衡的明智沉穩,讓他擔任御史中丞,不久武元衡改任戶部侍郎。次年正月,朝廷正式提拔武元衡當了宰相。

  二

  此時,武元衡49歲,位居宰相,年富力強,正是施展才華的好機會。當時的西川節度使高崇文,本是一介武夫,不會管理地方政務,但他曾平定過西川叛亂,對朝廷有功,所以居功自傲,又握著兵權,不愿意挪窩,誰也攆不走他。

  可是,西川節度使一職急需換人,怎么辦?憲宗大傷腦筋,他知道武元衡能擔此重任,但又舍不得他離開京城,最后采取讓他兼職的辦法,任命他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的同時,又讓他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宰相)。于是武元衡作別京城,準備前往西川接替高崇文。

  憲宗對武元衡的赴任寄予厚望,臨行前他親自到安福門為其送行。武元衡來到西川之后,看到的幾乎是一座空城。原來,高崇文調動工作后,滿腹怨言,離開西川時,索性把金帛財物統統帶走,給武元衡留下一個爛攤子。

  西川并非四川全境。西川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僅用于唐代,是將原來的劍南節度使分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和劍南西川節度使。劍南東川簡稱“東川”,劍南西川簡稱“西川”。唐代的“西川”,僅相當于今四川省中西部的一部分。

  話說武元衡到任后,面對一窮二白的西川,大力提倡節儉,處處與民方便,出臺了很多發展農工的優惠政策,使蜀民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西川經濟一年后得到恢復,賦稅增加,府庫充實。

  武元衡是個詩人,身上自有儒雅之氣,我們從《春興》一詩,就可窺見他的這種氣質——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人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這首詩,表達了他對洛陽風物的熱愛。但天下風景美感相通,來到風光綺麗的蜀地,他自然會在工作之余吟風弄月,并由此引出一段風流韻事——遇到了風流無比的女詩人薛濤。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08年3月2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