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評論:古代DNA檢測能給曹操“正名”嗎

2013/11/22 15:12:27 點擊數: 【字體:

2009年底河南省文物局公布發現曹操墓的消息掀起了一股“曹操熱”。近日,這股熱潮再度升溫。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與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發布最新科研成果――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代DNA檢測雙重驗證確定了曹操家族染色體。消息一經發布,引起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有人質疑在沒有曹操遺骸的DNA鑒定、僅用現代人DNA反推是否科學,研究曹操DNA究竟有何學術意義等。那么古代DNA檢測到底能否測定曹操身份,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

曹姓家族DNA可反推曹操本人?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發布消息稱,在河南安陽搶救發掘的東漢大墓的墓主人為中國歷史上頗受關注與爭議的人物曹操,且公布了墓中刻有“魏武王”銘文字樣的珍貴文物,以及一男兩女三副遺骸。據測定,其中男性骸骨為墓主人,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的歷史記載吻合,所以被認為極有可能是曹操的遺骨。此次發掘引起了學界及公眾的極大關注,相關研究者分別從文獻記載、墓葬規格、銘文刻字等領域爭論曹操墓的真假。然而,傳統考古學方法往往僅能進行大致范圍的估測,因此有部分學者提出,唯有對墓主人骸骨進行DNA檢測,方能真正做到“蓋棺定論”。

為此,復旦大學歷史學與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始對曹氏家族進行DNA檢測。據該項目負責人李輝介紹,此次檢測的具體方法是對全國各地258個曹姓家譜做了全面梳理,從中篩選出可能是曹操直系后代的曹氏族群;廣泛征尋曹姓中自稱或有可能是曹操或曹參的后代,與夏侯姓、操姓等自稱或有可能是曹操直系后代的男性,進行靜脈血取樣,獲得樣本超過1000例。最終篩選出有家譜記載的9個“疑似”族群(后增加山東乳山曹氏),并對此族群的男性后代進行DNA檢測,得出其中7個家族的Y染色體(該染色體來源于父親)基因類型為非常罕見的O2*-M268,可知這7個家族具有血緣關系,且他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1800年到2000年前,恰好是曹操生活的年代。該實驗室還從已得到學界認可的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的牙齒中獲取DNA,發現與現代的7個家族同屬O2*-M268類型,由此可確定O2*-M268類型確為曹氏家族的DNA類型。由此,在傳統人類學、古代DNA分析、現代DNA測定的綜合考量下,基本可以判定曹操家族的DNA類型。并且,由于曹操家族DNA與夏侯姓或曹參家族的基因均不相同,因而可以進一步證明傳統史學中認為曹操是漢代丞相曹參的后人,以及曹操從夏侯氏處抱養的說法并不成立,由此將曹操與夏侯氏、曹參“劃清界限”。

對于此法,部分考古學界人士并不十分認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曾參與曹操墓考古工作的賈連敏表示,古代DNA檢測還處于發展和探討中,且DNA提取容易受到污染,不能說已經定性,因此暫時不會考慮對墓中出土的曹操遺骸做DNA鑒定。

DNA分析何以與考古學“聯姻”

眾所周知,DNA是脫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縮寫,是細胞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也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的遺傳信息載體。DNA的發現為人類帶來了無盡的想象空間,這些想象不僅存在于自然科學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PCR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即通過特殊的DNA體外復制,可以放大特定的DNA片段)的出現和成熟,使古代DNA的提取與分析迅速成為科技考古領域的熱點。小到遺骨性別鑒定,大到人類族群的起源與遷移路線,均可用DNA分析得出結論。

古代DNA檢測技術既可以從考古發掘的古人類或古動植物遺骸或化石中提取,也可以從古代羊皮卷、巖畫、陶瓷或其他文物所附的殘留物中提取。但是,并非所有化石都可以提取出DNA進行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楊益民曾提出古代DNA提取的要求:動植物化石DNA提取的上限年代一般不超過100萬年;此外,由于生物死亡后空氣和水能導致DNA迅速降解,因此只有在空氣和水基本隔絕、鹽濃度(生理鹽水)適度、PH值中性、溫度低于15攝氏度時才有可能提取出完整的DNA。因此能提取出DNA的遺骸或化石的要求很嚴格。一般來說,古人類的DNA提取多選擇人骨和牙齒,由于人骨和牙齒結構較為穩定,特別是牙齒有厚厚的牙釉質保護,經長期埋藏仍能較好地保存DNA。

科學操作如何揭開DNA的神秘面紗

古代DNA提取時非常容易受到破壞和污染,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講過一個案例,國內某學者曾在實驗過程中很容易地提取到了“古代”DNA,后證實是自己的DNA污染了樣本。為此,學者在古代DNA提取時一定要在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程序,保證DNA來源的可靠。采集過程需佩戴一次性無污染的手套和面罩;所有樣本、試劑和使用器具均需用鹽酸、酒精、無菌水或紫外線消毒;樣品需加入抗氧化劑或進行真空處理,并在零下20攝氏度或零下80攝氏度的條件下保存。

樣品經消毒后用手術刀刮去表面5毫米,再通過專用研磨機磨成極細的顆粒;然后,研究人員運用硅膠吸附等方法從樣品中提取出純化的DNA;通過PCR將DNA數量擴增到100倍以上;再運用具有切出專一性質酶功效的技術,得到片段大小不同DNA序列,進行基因分型。為保證實驗的可靠性,還需進行重復實驗,對實驗結果進行復核。據了解,復旦大學對曹鼎牙齒中的DNA做了6次重復檢測,以確保結果準確無誤。

李輝表示:“從古代DNA里面獲取DNA樣本進行遺傳學的分析、DNA的分析,在以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現在我們基本可以做到手到擒來,特別是在5000年之內的樣本,保存條件只要稍微好一點,基本上都能做。所以這項技術手段是必然能夠解決問題的。”

相關鏈接

古代DNA提取與分析雖作為考古領域的新生力量,近年來取得的成果卻不容小覷。今年年初,英國專家利用DNA檢測技術為15世紀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失落的遺骨“驗明正身”。2012年9月,英國考古人員在英格蘭萊斯特市中心的停車場地下發現了一具不知名的遺骸,該地500年前曾是一座修道院,傳言理查三世在戰爭中陣亡后被埋在這里,加之遺骨形態與理查三世的死狀吻合,考古學家們判斷該遺骨很可能屬于理查三世。后通過DNA分析,表明遺骸的DNA與理查三世第16代外甥女喬伊之子邁克爾・伊布森的DNA相符,從而判定該遺骨確實屬于理查三世。這項成果得到英國學界的認可,該遺骨將改葬至萊斯特大教堂。

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家之一、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遺骸也曾被進行過DNA鑒定。1815年,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戰敗后被流放于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后病逝于該島。之后,除法國博物館保留著拿破侖死后有人偷偷剪下的一縷頭發外,遺骸一直保存在英國。然而,關于拿破侖的相關爭論層出不窮,包括英國保存的遺骸是否為拿破侖本人,拿破侖是自然死亡還是被毒殺等。

2011年5月,國際拿破侖學會等機構通過對拿破侖的頭發進行DNA分析,證明頭發砷含量明顯偏高,且砷并非來自外部,而是由身體吸收形成,證明拿破侖并非死于胃癌,而是毒殺;2012年,法國著名遺傳學家吉拉爾德・盧克特將拿破侖的頭發與拿破侖哥哥的嫡系子孫相對比,確認了拿破侖頭發的真實性,并建立拿破侖的基因圖譜,進而考證出拿破侖的祖先并非來自阿拉伯,而是來自高加索;然而,由于英國方面始終沒有對拿破侖的遺骸進行DNA鑒定,因此該遺骸是否屬于拿破侖仍沒有定論。記者孟欣(原標題:評論:古代DNA檢測能給曹操“正名”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3-11-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