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著名“錯字”牌匾追溯
2014/3/26 11:04:39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讀到一篇名為《七大著名“錯字”牌匾》的短文,該文“揭示”了七大著名“錯字”牌匾,并作了一些“自以為是”的解釋。若從中國文字源流和漢字書法歷史來看,無論是康熙皇帝,還是趙樸初老先生,皆非始作俑者!讀者只要瀏覽一下《中國書法大字典》,或者翻閱本人主編的《字林》大典附錄二《古代書法家異寫摘編》,即可明白就里!
一、先說“天下第一錯字”——“避”。其實,問題就出在“辛”字上!辛字下部多一橫,最早見于北魏皇甫驎墓志;唐代歐陽詢寫的《九成宮醴泉銘》中也有這樣的“避”字。其他如“辟”“壁”“宰”等字亦然。
二、再談“最有說法的錯字”——“魚”。“花港觀魚”,又是康熙御筆,下面四點變成了三點,這也不是康熙的首創(chuàng)。早在南北朝的朱君山墓志中已見這一楷書寫法。至于說“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難道今時它已與火無關(guān)?
三、所謂“激勵人們抗敵救國的錯字”——“國”。該文稱岳飛墓前照壁上的繁體“精忠報國”的“國”字少了一點,意思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是一種什么聯(lián)想?此一點能代表國君?查北魏孫秋生造像,晉、隋、唐大書法家王羲之、智永、褚遂良、李邕等均寫過這樣的國字,難道也都是要“激勵人們抗敵救國”嗎?
四、務(wù)必“正視現(xiàn)實的錯字”——“裕”。趙樸初題寫“裕安大廈”時,裕字左邊少一點,“是感到家鄉(xiāng)安徽離富裕還差一點”嗎?如果差的較多時,樸老該怎么寫?其實,查衣字旁的字,“衿”“袂”“袖”“被”“褚”“襟”等楷書,古人寫作示旁的并不少見。“裕”字等草書更無不如此。
五、何謂“最具哲理的錯字”——“流”。查《中國書法大字典》或《字林》,“流”的楷書,從南朝宋到晉唐名家大都少一點;“在”的楷書或草書多一點,也是屢見不鮮。清代兩江總督劉坤一在寫“風流宛在”匾額追念歐陽修時,對誰說過這么寫是“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中國書法大字典》共收45個“流”字,其中帶點的有22個,難道這些字都犯了“多點風流”之大忌?
六、這是“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該文稱,山東曲阜孔府大門兩側(cè)的上聯(lián)“富”字少一點,下聯(lián)“章”字下面一豎出了頭,意思是“富貴無頭”“文章通天”,進而認定“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xiàn)了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錯字竟有這般“偉大”的“魅力”,真不知這是何等邏輯?經(jīng)查,北魏崔敬邕墓志、高貞墓志都寫的是禿寶蓋兒!類似的字還有“宜”“誼”“寇”“寫”“瀉”等。與章字寫法相關(guān)的字尚有“漳”“障”“鄣”“彰”“璋”等。
七、真是“寓意深刻的錯字”——“碼”。該文稱民族實業(yè)家張謇先生題寫的“大生碼頭”,將繁寫的“碼”字下面“有意寫成三點”,寓意“堅持到底的決心和打下牢固的民族實業(yè)基礎(chǔ)”。不知作者根據(jù)什么硬說三點比四點更能體現(xiàn)張先生的寓意? “碼”字出現(xiàn)較晚,書法字典基本未收。但查“馭”“馴”“馳”“驗”“驢”等,馬字下面寫三點的,從隋智永到唐歐陽通真是不一而足。
對待漢字的異寫,無論是筆畫增減,還是部位交換,都是先賢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也是歷史的顯現(xiàn)和積淀,既是中國漢字的特色,也是中國書法的豐美!如果按照該文推論,或以現(xiàn)行的漢字通用字表為準,那么歷史上的各種碑帖和書法工具書,豈不錯字連篇!豈不無地自容?(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林業(yè)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林業(yè)大學英語教授,科普作家)作者: □邵玉錚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三門峽日報(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