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評《蘭亭集序》的涂改

2014/8/28 16:11:28 點擊數: 【字體:

評《蘭亭集序》的涂改

王羲之作《蘭亭集序》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論從其文學意義還是藝術價值來看,都早已被奉為經典。作為一篇書法作品,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歷朝歷代都有許多追摹者。據傳唐太宗曾愛不釋手,甚至將其帶進了昭陵。

    《蘭亭集序》雖然獲得了至高贊譽,但是根據馮承素神龍年間的摹本考察,它存在著明顯的涂改。在325字的作品中,有一處補寫、一處涂抹、六處改寫。因為文字脫漏,王羲之在第四行補寫了“崇山”二字;在第二十五行涂掉了“良可”二字;六處改寫則分別是第一行的“丑”字、第十三行改“外”為“因”字、第十七行改“於今”為“向之”二字、第二十一行改“哀”為“痛”字、第二十五行改“也”為“夫”字、第二十八行改“作”為“文”字。自古以來,臨摹《蘭亭集序》的人不計其數,但卻很少有人對作品中的涂改置喙評論。

    作為一篇文學作品,王羲之的修改,使得《蘭亭集序》更加圓潤自然,體現了“人功不竭,天巧不傳,知一重非,進一重境”的努力。作為一幅書法作品,《蘭亭集序》的涂改保留了當時創作的現場感,有利于歷史還原和再現。但問題是,涂改何以蘊含精、氣、神,成為了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呢?

    一般說來,書法作品兼具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特點,因此不可不顧及視覺效果。衛夫人《筆陣圖》中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蘭亭集序》第三行和第四行之間的空隙,上寬而下窄,王羲之在第四行接近頂格位置補寫“崇山”二字,既接續了文脈,又填補了空白,還打破了作品中機械的平衡,使得布局富于變化。這一舉三得之法,足見王羲之對于作品結構有著巧妙而大膽的安排。

    《蘭亭集序》中所涂之處,在第二十五行的“良可”二字。由于用墨很濃,涂抹后的“良可”二字幾乎不可辨認。綜觀整幅作品,這處涂抹勢若崩云,給人一種“元氣淋漓障猶濕”之感。王羲之借用“涂”的形式,使得作品黑白對比的處理臻于妙境。

    改是一種棄舊圖新的行為,《蘭亭集序》中的六處修改,使得文意暢通,曲盡其妙。所有的改動均采用筆畫粗壯的大字遮蓋原字的方式處理,從視覺感受上看,后五處改痕很明顯,而第一處則相對隱蔽。因為“丑”字原由暮字的“艸”頭改寫而來,可能是王羲之在創作時漏寫了“丑”字,當寫了暮字“艸”頭之后方才發覺,于是便因勢利導把“艸”頭改成了丑字。這處改動近乎完美,所以不易為人所察覺。需要指出的是,六處改寫對《蘭亭集序》的章法和書體并無破壞,反而凸顯了作品用筆輕重善于變化,墨色映襯富有美感。凡改寫過的地方,墨色較濃;而未改寫之處,墨色較淡,這樣濃淡相映成趣,整幅作品顯得“淡妝濃抹總相宜”。

    盡管有人認為涂改是作品中不和諧的噪音符號,其實“彼榛楛之勿剪,亦蒙榮于集翠”,書法作品注重視覺感受,只要作品書法好,涂改無損于視覺效果,就能夠為受眾所接受。不少《蘭亭集序》的臨摹者,對這幅天下行書第一的作品連涂改都不放過,甚至以不能依樣畫葫蘆為恨。

    文學創作中常常會遇到“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問題,因此修改實有必要。要求作者在創作中揮毫落墨不出一點差錯,這種愿望雖然良好,但卻很不現實。假如作家創作時抱有不能出一點差錯的心態,就難免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精神緊張,這無疑是極不相宜的。而肯定涂改可以作為一種補救措施的寬容,則是對作者的解放,使其可以輕松自由地進行創作,從而有助于杰作的誕生。

    西施蹙額,不失其美;維納斯斷臂,風致猶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雖然有所涂改,但正如董其昌所說,“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8-2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