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的第一個皇帝是耶律阿保機,他在公元十世紀初所建立的,其實還只是個馬背國家,卻已開始鑄造錢幣,而且還特意鑄造了兩種體系的錢——年號錢和“特種錢”。
所謂年號錢,就是和晚唐、北宋相仿佛,以在位皇帝年號為錢文的銅錢,目前最早有記載的遼代年號錢是耶律阿保機神冊年間所鑄,而神冊是遼代第一個年號,可見開始之早。
所謂“特種錢”,即五花八門的“紀念幣”和特殊用途貨幣。這種錢歷朝歷代都有,不但官方鑄,民間也鑄了不少,可遼代簡直就是個“紀念幣鑄造大師”,官方鑄造的“紀念幣”、“特種錢”門類繁多,比如從開國時就鑄造、延續了好幾個皇帝在位時間的契丹文銅錢“皇帝萬順”、“天朝萬順”,和先后發現過9種類型11個版別的“巡貼錢”。比較絕的是,大部分中國古代朝代的銅錢真的就是“銅”錢,有些缺銅的地區會鑄造鐵錢替代,而遼代的錢,尤其是“巡貼錢”,居然有銅、鐵、鉛、銀、金五種材質的。
不但“紀念幣”,本應是普通貨幣的年號錢,也同樣版式繁多,蔚為壯觀。有錢幣學家曾做過統計,遼代正宗的、不太正宗的、割據的、冒名頂替的皇帝,總共建立了47個年號,其中有些年號的建立者,其首都已經挪到了今天中國的國境線之外,這47個年號不僅一個不差都鑄造過年號錢,而且許多都有元寶、通寶兩個版本,而且存在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當百等多個“面值”——相當于從一分到一元面值的硬幣鑄了“全套”,周到極了。
遼朝之所以會成為“紀念幣制作大師”,是因為這個朝代有十分與眾不同的制度,國內既有以管理契丹等游牧部族為主的“北面系統”,又有管理漢族州縣的“南面系統”,兩個系統分別鑄造、流通一套貨幣,而“北面系統”所管理的游牧部族,本身又缺乏商品經濟的基礎和土壤。與此同時,遼代的中國同時存在好幾個政權,政權間交往頻繁,不論“外貿”或“爭正統”,客觀上也都需要鑄造很多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本國“正統性”的制錢。而那些“巡貼錢”等“特種錢”,用途本來就是賞賜給契丹部族和部族將士的,帶有“慰問”性質,鑄幣材料五花八門,也就見怪不怪了。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