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齊物原來是齊權

2014/11/10 15:00:01 點擊數: 【字體:

齊物原來是齊權

    莊子文章是諸子文章中最具文學意味的,司馬遷說他“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魯迅說他:“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但是,莊子文章也是最難懂的。難懂之處,不在語言,而在語言背后的思維。

    比如這一段: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

    天下沒有什么比秋毫之末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沒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卻是短命。

    看不懂了不是?

    為什么看不懂了?因為他的思維和我們不一樣。

    于是,不少人就很偷懶地用“相對論”來解釋。這還是我們的思維,或者說,我們總是想著用我們的思維來讀莊子。請看我在網上查到的一則解釋:

    細微的東西和更渺小的東西相比具有大的屬性,人們眼中巍峨的泰山和廣闊的宇宙相比就顯得很小;年幼夭折的孩子和稍縱即逝的生命相比卻是長壽,而彭祖的百歲卻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他認為大小、壽夭、彼此的差別只是相對的,他否認相對而言的大小、壽夭、彼此之中有絕對,有本質的差別。最后,莊子得出了萬物之間、萬物與人都是沒有差別的,用相對主義消融了事物間的差異。

    這種解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但問題是,這種解釋,不僅極大地誤解了莊子,還嚴重貶低了莊子。其實,莊子的意思是:任一個體,它的“德”,都是自足的。

    原因是:個體之所以成為個體,就是因為它的“德”。德即個體,個體即德。

    好吧。我通俗一點說。

    我們一般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不會拿不同類事物比大小。比如,我們說姚明個子高,不會有人拿電線桿子更高來表示不服。我們說劉翔跨欄快,也不會有人拿他跨欄的速度比不上駕駛著賽車的舒馬赫來表示反對。

    因為一類有一類之道。道不同,不相比。

    莊子呢,他在此基礎上再往前一步:同類中不同個體也不比。

    因為一物有一物之德,德不同,不能比。

    “道”是同類事物的共同規律,比如人道,就是所有人共同的道。但是每個個體又有他自己個體的特征,這叫“德”。同類有道,個體有德。萬物得道以成其德,德者,得也。

    于是,莊子這段話的意思是:秋毫之末之所以為秋毫之末,它必須那么小,如果大起來,就不是秋毫之末了。泰山之所以為泰山,是因為它必須那么大,小下去,就不成其為泰山了。殤子之所以為殤子,必須是短命夭折,活到八十還能叫殤子嗎?彭祖之所以被人稱道長壽,他必須活到八百歲,否則人們為什么因此記住他?如果他一生下來就夭折,那還叫什么彭祖?叫彭孫吧。

    所以,從自身屬性的角度說,秋毫之末已經足夠大,泰山已經足夠小,殤子已經足夠長壽,彭祖已經足夠短命——秋毫之末不能再大,泰山不能再小,殤子不能再延壽,彭祖不能再短命。它們各自都到了自我的極限——或者說——完美。

    所以,這段文字,看起來滿眼大小壽夭,其實莊子心里哪有什么大小壽夭。看起來是羅列比較,其實莊子心里何曾有什么分別計較。大小不是比較的大小,壽夭不是比較的壽夭,大乃自大,小為自小,壽者自壽,夭者自夭。如園中花,各按自己的內心開放,不比照園中他花的姿態開放;林中樹,各按自我的形體成長,不比照林中他樹的模樣成長。于是,它們各自有得有德,長成自己,長成萬物而不是一物。

    這就叫——個體自足。“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秋水》)任一個體,它都是自我滿足的。滿足的意思就是:滿滿的,足足的。你當然不能拿我和電線桿子比高,你也不能拿我和姚明比高。拿我和電線桿子比高,你是不把我當人;拿我和姚明比高,你是不把我當我。拿我和電線桿子比高,你無“道”;拿我和姚明比高,你缺“德”。我之為我,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著朱則太赤——從自足的角度言,人人都是宋玉筆下的東家之子。“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齊物論》)細小的草莖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癩頭和美麗的西施,世上千奇百怪的各種事物,道使他們一體平等!

    人們解釋莊子有關生死、是非、成毀、彼此、有無,動輒就說是相對論,其實,莊子一點也不“相對”而論,莊子就是就每一獨特事物“自我”立論。他的齊物之論,不是在說世界上萬物無別——既稱“萬”物,豈能無別——他是說世界千差萬別之事物,都有相同的存在依據和權利。齊物者,齊權也!齊物之論者,齊權之論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1-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