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但千百年來,《詩經》一直是被吟誦著,而其民歌的“歌唱”屬性卻被淡忘了。一部《詩經·樂圖》套曲,讓人們記起了《詩經》最初是唱出來的。
廣州鱒魚歌劇團,一個民營藝術團體,選擇《詩經》作為載體,自覺地擔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他們認為,《詩經》的價值并不僅在其文學之美,而且還承載著教人向善的重要使命,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始終追求的“真”“善”“美”。因此,他們花了兩年時間,精心創作出了《詩經·樂圖》套曲:從《詩經》中選取10首詩歌,用“情”“緣”作為主線貫穿情節,以詩、樂、圖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古時候的男女從相遇到定情、結婚、勵志的情景,講述一個三千多年前美麗、純潔、高尚的中國故事。
套曲以中國傳統音樂的五聲性音列和傳統五聲調式為主體結構,并以現代人的視角和現代的音樂元素加以闡釋,以新曲演繹舊詞;表現形式上,用中西樂器混合編制的樂隊組合來表現一種新的情景歌唱表演形式,以期用音樂表演的形式重溫中國古典的詩詞禮儀、弘揚傳統美德。
12月底,《詩經·樂圖》套曲將在國家大劇院接受觀眾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