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億多元的秦阿房宮景區建成13年,曾是重點招商項目,如今這里因為選址不當將被拆除。“建好才13年,怎么要拆了。”不少西安市民心存疑問。阿房宮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稱:阿房宮景區是阿房宮遺址保護區范圍內的人造景點,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宮,且景區不按規定建造,存在不少違規建筑。從保護遺址的角度出發,該“阿房宮”將拆除。
1995年開工至今,還不到18年,何以當初的規劃如今卻“位于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控制地帶”?為什么會 “選址不佳”?“沒按照規定建造,存在不少違規建筑”等情況,在當初建設過程中,為什么沒有及時制止?是規劃沒有變化快,還是當初規劃時,遺址保護、文物保護等為發展經濟的沖動讓了路?拆了仿造的阿房宮,能否同時拆掉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盲目造景的沖動?頭頂“天下第一宮”美名的景區如此“短命”,為各地方興未艾的“造景熱”敲響了警鐘。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在“旅游搭臺,經濟唱戲”觀念的支配下,不顧長遠利益,熱衷于仿造古跡。但工程上馬后,要么因為各種原因淪為“半拉子工程”,要么在建成之后,因為游客稀少而荒廢,要么剛建成又拆除。比如河南梁祝故里、山西孫大圣故里,大多如此。
城市建設不是說建就建、說拆就拆的搭積木游戲,景區的仿造、恢復等項目,也不是無規劃、無預期、無成本的小孩子“過家家”。要么想好再建,要么干脆別建,千萬別建了拆、拆了建般瞎折騰。 美玲(原標題:評論:拆了阿房宮,能否“拆掉”造景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