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端午節的歷史淵源 說不盡的中國端午文化

2013/6/7 15:14:32 點擊數: 【字體: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一些地方還將端午節稱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新中國成立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節日。 第一,端午節來源于5000年前古人對夏至這一天文現象的發現,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天文貢獻。第二,古代人民通過觀察太陽得出24節氣,通過觀察月亮得出陰歷12個月份,然后將陰陽歷結合,用干支紀年,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體現了這一古代發明。第三,端午還來源于古代吳越民族對龍的崇拜,體現了天人合一、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端午賽龍舟體現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掛艾草、菖蒲,表現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端午是一個提倡孝和善的節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第四,端午節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情懷。隨著歷史的發展,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人們將屈原、伍子胥、勾踐、孝女曹娥、道教人物張天師和鐘馗等人物故事疊加到端午節中。上世紀40年代,在國難當頭時期,端午節又被公認為“詩人節”,使得端午的文化更加厚重。(原標題:端午節的歷史淵源 說不盡的中國端午文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許昌日報(2013-06-0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