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4年1月22日,美國《世界郵報》刊發了對習近平主席的專訪,其中習主席專門談到在當今世界處理大國之間的關系時說,我們都應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這一下子讓這位古代希臘的歷史學家在中國成為名人。那么,修昔底德何許人也?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又是怎么回事?
修昔底德其人其書
像古代大多數歷史學家一樣,修昔底德給我們留下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鴻篇巨制,卻沒有留下多少有關他個人的記錄。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時,他已經成年,而且馬上意識到那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并著手搜集資料撰寫那場戰爭的歷史。公元前424年,他是雅典的將軍,負責保衛戰略要地安菲波利斯。由于指揮失誤,安菲波利斯落入斯巴達之手,他因此被流放。不過他并未放棄寫作,反而利用流放者的便利身份采訪雙方當事人,廣泛搜羅史料,寫出了西方史學的經典名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修昔底德對自己的寫作精益求精,隨著戰爭進程的變化不斷修改自己的著作,戰爭結束時(公元前404年)寫作計劃尚未完成,有關戰爭的記述只寫到公元前411年,最后一卷即第8卷沒有經過充分修改和潤色,連最后一個句子都不夠完整。不過,修昔底德的行文表明,他看到了戰爭最后的結局即雅典戰敗,并據此對雅典人的政策進行批評。
修昔底德的巨著最初并無名稱,勉強有的話,只能叫《修昔底德的歷史》,現在的書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近代學者添上的,多少體現了近代人親雅典的立場,因為它的意思含有伯羅奔尼撒人發動戰爭的意味。該書開篇就交代了他寫作的目的:記錄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大戰,因為那是“希臘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騷動,延續時間非常之長(公元前431-前404年共27年,而非有些媒體說的30年),所有“希臘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戰爭。戰爭的結果也同樣恐怖,“從來沒有過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壞,有些是外族軍隊做的,有些是“希臘國家”自己做的;從來沒有過這么多的流亡者;從來沒有過這么多生命的喪失——有些在實際的戰斗中,有些是在國內革命中。過去有許多奇怪的古老故事,在近代的經驗中沒有得到證實的,現在都變為可信了……戰爭爆發后,所有這一切的災難都一齊降到希臘來了。”
修昔底德陷阱是怎么回事
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實則并非修昔底德本人的發明,而是西方學者面對中國崛起創造出來的概念,意在強調中國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將其應用到中美關系中,就目前能夠看到的資料論,最初應當出自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拉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其基本含義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強國必然對古老的霸主發起挑戰,從而觸發世界范圍的沖突,猶如修昔底德筆下的雅典和斯巴達。沖突的結果也會是災難性的,像雅典和斯巴達的沖突一樣,兩個強國都走向衰落。
修昔底德陷阱,最基本的證據來自修昔底德有關雅典和斯巴達戰爭原因的論斷:“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和因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阿利森將這句關鍵的話理解為:雅典勢力的擴張讓斯巴達產生了恐懼,因此雅典應當對戰爭負責。如果將其置換到中美關系中,則是中國的崛起引起了美國的恐懼,一旦將來發生戰爭,中國應當對戰爭的發生負責。可是,就修昔底德這句話而論,西方學者歷來有不同的解讀,即使那是修昔底德本人的立場,但現代人應當追問,讓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并不僅僅是斯巴達的恐懼,而是斯巴達為什么會恐懼。
斯巴達所以主動挑起侵略戰爭,是因為它的社會基礎是對黑勞士的控制。黑勞士是斯巴達主要的生產者,由于有了黑勞士,斯巴達人才能夠脫離生產,變成不事生產的職業士兵,并利用這支職業軍隊長期掌控“希臘世界”。但黑勞士并非一般奴隸,他們時刻準備暴動并謀求獨立。在斯巴達人歷史上,黑勞士至少曾發起過兩到三次大規模的暴動,而且幾乎成功。這讓斯巴達人覺得,他們坐在一座隨時會噴發的火山口上。為控制黑勞士,斯巴達人在公元前6世紀組建了以它自己為核心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并絕對不容忍任何他國碰觸自己的勢力范圍,一旦碰觸,必遭打擊。當雅典勢力伸入伯羅奔尼撒,似乎威脅到斯巴達制度根本的時候,斯巴達人就坐不住了,主動挑起了戰爭。因此,當阿利森片面強調雅典的擴張和斯巴達的恐懼,而忽視了斯巴達恐懼的原因時,他已經歪曲了修昔底德的本意。而當他把“修昔底德陷阱”進一步應用到中美關系中時,也不免顛倒了事物的因果關系,片面夸大了中國崛起的威脅。在當今世界上,即使美國真對中國的崛起感到擔心,那在這個所謂的陷阱中,中國絕非正四處擴張的雅典,美國更非當年“希臘世界”寡頭政治的代表斯巴達,對自己的社會制度那么沒有信心,況且它的國內也沒有隨時準備暴動的黑勞士。
中國學界對這位近2500年前的古希臘史學家并不陌生。早在1960年,商務印書館已經推出了由謝德風先生根據華爾納(Rex Warner)企鵝叢書英譯本翻譯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1978年,該書經譯者修訂出了新版本,近年又被收入商務印書館卓有影響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分上下兩冊出版。迄至今日,這個版本仍是中文世界的標準譯本。欲真正了解修昔底德陷阱的本意,不妨把修昔底德的原作找來讀讀,那時您也許會發現,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與當今美國人所說的中美關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一個概念。勉強應用的話,中國也不是那個挑事的雅典。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內容簡介
在希臘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戰爭,改變了希臘文明的進程,甚而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發展。這場戰爭還成就了一個人、一部著作——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作為戰爭的親歷者,修昔底德以求真求實的客觀態度,簡潔流暢的語言,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發生在“希臘世界”中的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戰爭的主角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但幾乎各個“希臘國家”和城邦均卷入其中。經過長達27年的慘烈較量,雅典失敗了,但勝利者斯巴達也未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希臘世界”從此由盛而衰,一蹶不振。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學家,這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足以代表古代西方史學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