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庫茨克茶葉博物館,來自中國的安化黑茶(左一)和俄羅斯本土的“伊萬茶”
特派記者 胡冬冬 攝
10日下午,“重走中俄萬里茶道”代表團參觀了伊爾庫茨克地方志博物館。采訪中記者得知,因早年中國茶葉價格昂貴,俄國人盛行一種名為“伊萬茶”的植物作為茶葉代用。
在地方志博物館茶葉分館,記者見到了這種名為“伊萬茶”的當地植物。“伊萬茶”看起來像曬干的花茶,與傳統中國茶葉完全不同。經俄羅斯茶炊泡制后,記者品嘗發現,其味道微甜,口感類似于中國的涼茶,有點像俄國人在中國磚茶中加糖塊、檸檬的口感。
當地茶文化社團成員阿列克謝介紹,“伊萬茶”葉子含有大量維生素C,俄羅斯人常用它做沙拉作料。它的根可用來治感冒,是俄國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野生植物。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伊萬茶”是一種生長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小花,色彩艷麗。在西伯利亞發生過火災的地方,只要土壤肥沃,都長滿“伊萬茶”花。
關于“伊萬茶”的飲用傳播,阿列克謝說,早年由于茶葉在俄羅斯價格高,只在上流社會流行。普通民眾為能喝到茶,便采集這種植物,仿照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做成飲料,因其也有清新解膩的功能,便在俄羅斯流傳開來。
伊爾庫茨克大學歷史系教授瓦吉姆·彼得諾維奇證實了這種說法。“走私茶葉出現之前,普通民眾喝不起中國茶。”彼得諾維奇說,19世紀中葉,茶葉已經成為俄羅斯人的生活必需品。買不起中國茶的俄國人,用“伊萬茶”作為替代品。
(特派記者鄭汝可 發自俄羅斯伊爾庫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