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赫梯文明與赫梯學研究

2014/10/17 11:20:15 點擊數: 【字體:

赫梯文明與赫梯學研究

赫梯首都哈圖沙外城的獅門

赫梯文明與赫梯學研究

鐵血王國赫梯的都城
赫梯文明與赫梯學研究
赫梯戰士頭像

    赫梯(Hittite)是當代學界對于安納托利亞高原歷史上曾經存在的一個古代文明的稱謂。赫梯學(Hittitology)就是研究赫梯歷史、赫梯語言文字和赫梯文明的學問。“赫梯”一詞,出自《圣經》,特指生活在青銅時代末期以后的一支迦南人,后來學者用它借指青銅時代統治安納托利亞高原的王國,稱赫梯王國。

    赫梯歷史的發展以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南部、東南部以及敘利亞北部為中心。在赫梯文明形成之前,安納托利亞高原史前文明就已經十分發達。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安納托利亞東南部居民進入定居生活,新石器時代開始。公元前2000年以后,大規模的印歐人遷徙運動開始。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赫梯人到達安納托利亞中部。

    前赫梯國家時期,安納托利亞中部和南部分布著數個大大小小的城邦,它們與兩河流域北方的古亞述商人建立了密切的貿易關系,同時又從他們那里接受了古老的兩河流域文化。因此,赫梯文化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兩河流域文明特征。

    約公元前1650年,赫梯王哈圖西里一世統一安納托利亞各個城邦國家,以哈圖沙為首都,建立王國,稱赫梯古王國。哈圖西里一世的孫子穆爾西里一世統治時期,古王國發展達到鼎盛,他率領赫梯軍隊南下攻陷兩河流域名城巴比倫城。穆爾西里一世死后,王位繼承權之爭迅即展開。約公元前1525年,鐵列平王頒布王位繼承法,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記錄在案的王位繼承法。

    之后的100多年時間里,赫梯歷史進入中王國時期。這個時期,赫梯王位斗爭仍然持續,赫梯王表順序存在諸多混亂之處,但是赫梯國家的發展并未停止。研究顯示,赫梯中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相對穩定,中央和地方溝通順暢,對外聯系穩步發展。

    當王表順序再次清晰起來的時候,赫梯歷史進入帝國時期。蘇皮路里烏瑪一世(約公元前1344—前1322年)開創了帝國時代。當時西亞北非諸強中,赫梯、埃及、米坦尼和巴比倫是最為強大的國家,亞述國家后來居上,逐漸取代了米坦尼和巴比倫的強國地位。赫梯帝國的輝煌持續了100余年,赫梯文明也在這個時期達到鼎盛。

    帝國瓦解后,赫梯人散落各地。從公元前11世紀至前9世紀,敘利亞北部先后出現多個自稱“哈梯王國”的城市國家,這個時期因此稱“新赫梯時期”。最終,在亞述王國的擴張運動中,這些小國被納入亞述版圖。

    新赫梯人以赫梯帝國的繼承者自居,但他們已經不再是安納托利亞高原的主人。在這個階段,弗里吉亞人、呂西亞人、呂底亞人、卡里亞人先后入主安納托利亞高原中南部。與此同時,希臘人在愛琴海諸島和高原西部沿海建立眾多殖民地。之后,經過希臘波斯戰爭、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擴張,安納托利亞高原文化逐漸融入希臘、羅馬文明的發展進程。

    赫梯學研究的時間跨度為赫梯人到達安納托利亞高原后(約公元前19世紀)至高原被納入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的統治范圍(約公元前334年)。與西亞北非其他古代文明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相同,赫梯文明也早已被淹沒在歷史發展的大潮中,成為已經死亡的文明。赫梯學的興起建立在今人對這個文明重新發現、重新闡釋的基礎上。

    早在1834年,時任法國駐安卡拉領事查理·特克希耶就已經報告,在安卡拉附近發現一個遺址,可能屬于一個尚不為人所知的文明。特克希耶報告的遺址就是赫梯國家的首都哈圖沙,今名博阿茲卡勒,它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東約150公里處。1906年,德國東方學會正式在這里展開科學考古工作,它標志著赫梯學正式創立。1917年,赫梯語楔形文字破譯成功,赫梯學研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赫梯學起源于歐洲,在其形成發展的最初30多年時間里,赫梯學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歐洲。20世紀30年代,歐洲政局發生重大變化,部分歐洲學者特別是德國學者離開歐洲尋求生存和發展。與此同時,以凱末爾為首的土耳其政府大力發展教育事業。1935—1949年,一批歐洲學者在安卡拉大學任教,他們參與考古發掘,培養出第一批土耳其本土的赫梯學者,并創立了安卡拉國家博物館,為赫梯學在土耳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土耳其赫梯考古學者已經成為各個主要考古遺址的主持人。后來,這批歐洲學者又大多前往美國,他們與美國學者共同努力,使得赫梯學研究在美國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國際赫梯學研究中,歐美學者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經過100余年的發展,國際赫梯學研究成果斐然。首先,赫梯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博阿茲卡勒發掘已經持續100余年,是西亞地區持續發掘時間最長的遺址之一。除此之外,考古學者已經在近30個遺址展開深入發掘,發現了大量各個時期的建筑、藝術和文獻遺跡。

    20世紀80年代以來,考古學者先后在多個遺址發現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文獻。在此之前,博阿茲卡勒是唯一發現文獻的遺址。目前,考古學者已先后在馬沙特休於、奧爾塔柯伊、庫沙克勒、卡亞勒頗納爾、奧伊瑪阿等遺址發現大量文獻,這極大地改變了此前學界單純依靠哈圖沙文獻從事赫梯學研究的狀況,豐富和擴展了赫梯歷史研究的領域。

    赫梯文字和文獻研究取得巨大進步。在赫梯境內發現的文獻涉及多種語言,目前已經確認的語言至少有8種,其中包括印歐語系的語言,如赫梯語、盧維語、帕萊語,也包括塞含語系語言,如阿卡德語,另外也有一些語系歸屬不明的語言,如哈梯語、胡里語、蘇美爾語等。經過多年研究,多數安納托利亞語言的語法脈絡日益清晰,文獻研究成果豐碩。

    另外,國際赫梯學者不斷開拓研究領域,印歐語言起源和比較語言學、赫梯年代學、赫梯歷史地理學、赫梯王權特征、中央政府與地方統治的關系、赫梯與周邊國家關系、赫梯民族構成、赫梯宗教、赫梯儀式學、赫梯社會生活傳統等問題是歷年來國際赫梯學界研究和關注的主要問題。

    上述問題也是中國赫梯學者研究的主要內容。中國赫梯學研究于1984年起步。1986年,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開始邀請西方學者教授赫梯學。之后,在接近10年時間里,先后有5名西方赫梯學和印歐語言學者在東北師范大學任教,他們培養出10余名學生。這些學生和學者先后發表了數篇赫梯學研究成果,標志著赫梯學在中國確立并發展。

    但是中國的赫梯學發展仍然相對遲緩,原因之一是赫梯學研究區域和研究時段具有局限性。東北師范大學從1994年開始就不再培養赫梯學專業的學生,直到2006年左右,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才開始重新招收赫梯學專業研究生。其次,由于專業研究難度大、畢業生就業困難等因素,目前國內仍然從事該專業研究者僅余兩人,所覆蓋的研究領域十分有限,很難形成團體優勢加入到國際赫梯學研究中。再次,國內學術機構很少系統地收集購買赫梯學研究資料,中國赫梯學者難以全面系統地跟蹤國際赫梯學研究動態。

    目前,東北師范大學已經著手恢復赫梯學專業,他們開始補充研究資料,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赫梯學專業學生。我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在北京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赫梯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赫梯學研究者人數能夠大幅增加,迅速趕上國際研究水平,并參與到國際赫梯學研究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0-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