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文明古國在水墨語言中對話

2014/10/21 10:24:59 點擊數: 【字體:

    “水墨精神——當代中國畫作品展”亮相土耳其

    文明古國在水墨語言中對話

文明古國在水墨語言中對話

土耳其觀眾在欣賞展品


 

    徐沛君

    伊斯坦布爾,古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土耳其最大的都市和繁忙的港口,素以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而著稱。今秋,這座古城迎來了一項文化盛事,由中國美術館和土耳其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共同主辦的“水墨精神——當代中國畫作品展”在位于伊斯坦布爾中心城區的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托普哈納依·阿米熱文化藝術中心(原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的軍械庫)開幕,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郁紅陽,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顧景奇,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文化參贊朱自浩,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校長亞爾琛·卡拉亞葛孜等出席開幕式。48件當代中國畫精品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這里,向土耳其觀眾展現了中國的“水墨精神”。

    藝術與教育的雙重交流

    “中國和土耳其,既是歷史文明古國,又都在變革圖強、勵精圖治,以實現自己的百年夢想。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樣式,更代表一種文化精神。如果說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所描繪的細密畫代表了土耳其文化的多樣性和兼容并蓄,那么,中國水墨畫虛實結合、濃淡相宜的特點則代表了一種東方的意象之美和寫意精神。細密畫和水墨畫,兩種畫風各有自己深厚的傳統,兩國都有藝術家在堅守著傳統,卻從來不缺借鑒、學習和吸納創新。正如孔子倡導的‘和而不同’理念,人類文明正是因其差異性和多樣性而顯得豐富多彩,博大而精深。” 郁紅陽大使說。

    安遠遠致詞時表示:“不同的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或文化,都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但造型藝術不需要翻譯,因為它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貼近人的心靈,進而溝通人的心靈。”她指出,本次參展藝術家都在中國的美術院校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且目前仍有許多人供職于中國的藝術院校或創作機構。因此,在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文化藝術中心展示他們的作品,有助于兩國高等藝術院校的對話,有著藝術與教育的雙重意義。

    “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能與中國美術館合作舉辦‘水墨精神——當代中國畫作品展’,讓土耳其觀眾領略中國繪畫的神韻,我們感到無比自豪。這次展覽,將會是兩國建立長久而偉大的友誼與合作的新起點。”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校長亞爾琛·卡拉亞葛孜如是說。

    展覽開幕后三天,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許多在土耳其以及附近國家的華人華僑、留學生聽到展覽的消息后自發趕來,品味這一來自祖國的文化宴席。他們在展廳流連忘返,或與土耳其嘉賓分享欣賞中國畫的奇妙體驗,或與展覽中方工作人員輕聲交談,沉浸在濃濃的鄉情中。一輪即將滿盈的月亮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空升起,與古城璀璨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為展覽的開幕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背景色”。

    筆墨當隨時代

    中國與土耳其互辦文化年,是兩國發展戰略合作關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水墨精神——當代中國畫作品展”是中土兩國之間互辦文化年的延續活動,其目的是更好地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藝術交往。展覽亦是響應、貫徹文化“走出去”的號召和要求,對外展示當代中國美術創作的語言形式和思想觀念。中國美術館的館藏作品首次亮相土耳其,向土耳其觀眾展現了當代中國畫創作的最新成果。

    參展藝術家們以新的筆墨語言描繪著當代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新景觀。新的筆墨語言不僅拓展了中國傳統筆墨的技法,更賦予中國傳統筆墨以新的意義,使得中國畫傳統意義上的點、線、面與干、濕、濃、淡以及潑墨、潑彩等呈現出盎然的生機。作為執行策劃的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馬書林表示:“這些作品發自藝術家心靈的意象感受,作品更注重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表達和個性風格的凸顯,同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展品中,劉大為以嫻熟的筆墨和準確的造型,表現出傳統筆墨神韻;馮遠以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藝術修養,通過嚴謹的筆墨造型,將傳統筆墨賦予新意;龍瑞的山水畫以渾厚華滋的筆墨表達傳統水墨的正大氣象;劉巨德注重用墨,傳神寫意;袁武以干筆濃墨賦予作品以蒼潤渾厚之氣;朱道平的山水畫筆墨自由舒展,無拘無束,表達藝術家的心境;田黎明以似水彩畫的寫意性水墨表現出純凈與澄澈之美;邵飛以夢幻般的筆墨構建一個浪漫的世界,畫面五彩繽紛;杜大愷的作品隨性隨心,簡練的幾何結構和色塊對比,使得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青年畫家是中國水墨畫隊伍中不可忽視的群體,他們思維活躍,勇于探索,更專注于表現當代都市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王冠軍、羅寒蕾、楊柳、陳子、張見等均為翹楚。

    淵源歷史 當代展示

    中國與土耳其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古絲綢之路曾把這兩個相隔萬里的國度連在一起。土耳其語與中國西北諸多少數民族的語言同屬于突厥語系,土耳其民眾和我國西北等地的許多居民長期受伊斯蘭文化影響,風俗習慣有類似之處。這些特點,被策展人充分考慮進來。恰巧,中國有很多藝術家長期以西北少數民族同胞作為描繪對象,而且常常有佳作問世。這類作品于是被納入展覽,雖然數量不多,但成為展覽的亮點之一。

    劉大為的參展作品《巴扎歸來》描繪了我國新疆當代居民的生活場景。展廳里,一位土耳其觀眾依照畫中人物的相貌和衣飾,準確地辨識出左側者為哈薩克族,中間者是維吾爾族,右邊的婦女則是塔吉克族。而土耳其觀眾也輕松地辨認出了馮遠作品《母與子》所繪的塔吉克族牧民。兩年前,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曾與我國的敦煌研究院合作,舉辦過敦煌藝術展。因為有這樣的鋪墊,在本次展覽中,唐勇力的《敦煌之夢——童年的記憶》喚起了一些土耳其觀眾的回憶。

    土耳其觀眾的審美興趣遠不限于此,他們亦關注水墨畫的寫意手法和文化品格。馬書林的《貴妃醉酒》因其獨特的中國傳統戲曲題材和灑脫酣暢的寫意筆法而受到土耳其觀眾的特別喜愛,參觀者在畫作前駐足良久,甚至與作品合影留念。此外,龍瑞、胡偉、劉巨德等人兼具東方情韻和當代特色的山水畫也讓觀眾贊賞不已。

    土耳其觀眾還從展覽中了解一個逐漸實現偉大復興的現代中國。在參展作品中,王冠軍、王嵐、方向、李傳真、楊柳、宮麗等藝術家的作品都以當代都市青年或都市風景作為題材,畫面氣息清新;趙奇、張鴻飛等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樸實無華鄉土景觀;陳輝、陳夢昕、邵飛等人的作品充盈著夢幻般的情調……在這些作品前,土耳其觀眾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或許他們未必能完全領會作品的真意,但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們會主動詢問。觀眾對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佳作表示出相當的尊敬和喜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10-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