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李韻、宋喜群從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局了解到,32件春秋時期秦國的金飾片在流失境外20余年后回到祖國,并將于7月20日亮相甘肅省博物館“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
20世紀90年代初,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秦國早期墓葬遭到大規模盜掘,當時的景象被形容為“漫山遍野都是挖土的,令人痛心”。雖然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政府聯合打擊、制止了文物盜掘犯罪活動,部分被盜文物也在文物、公安等部門的通力協作下被追繳,但仍有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這些流失文物在早期秦人、秦族、秦文化乃至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本次返還的32件文物,均是當時從大堡子山遺址被非法盜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國收藏者購買并捐給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國家文物局和相關考古學家一直關注著它們的下落。
為了推動流失文物回歸,國家文物局與法國有關方面積極協商,尋求文物返還的恰當途徑。經過多年努力,借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機,國家文物局再次向法國政府提起返還文物事宜,得到對方積極響應。由中法專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到大堡子山遺址實地考察,并對相關證據進行了認真研判,最終認定,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的這32件文物確實出自中國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國早期墓葬。
根據法國“國有財產不能轉讓”的相關法律規定,已經進入吉美博物館的文物不能轉讓。返還進入實質階段時,經過多方努力,尤其是鑒于這批文物對于中華文化血脈的重要性,捐贈人同意撤銷對吉美博物館的捐贈行為。 今年4月,捐贈人之一、法國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諾特通過我國駐法大使將4件鷙鳥形金飾返還中國;5月,另一名捐贈人、法國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耶親手將28件各種金飾片交到了宋新潮手中。至此,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大堡子山文物悉數回到祖國懷抱。國家文物局將這些文物劃撥甘肅省博物館永久收藏和展示。
記者了解到,根據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調查報告,有據可查的相關流失文物為81件(套),多半散落在英國、日本、美國、比利時及港臺地區的一些私人博物館或個人處。
除法方返還的32件文物外,“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還將同時展出甘肅文博機構收藏的大堡子山文物109件(組)。展覽時間為7月20日至10月3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相關鏈接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余件。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絕大多數都藏于博物館之中,以英國國立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為例,它所收藏的中國文物有1.8萬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