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波
據報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于13世紀建成的敘利亞阿勒頗古堡下方一條隧道日前發生爆炸,導致城堡一道圍墻倒塌。
這次爆炸被認定是炸彈所導致的。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為爭奪阿勒頗城已交戰3年。阿勒頗是敘利亞第二大城市,也是中東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阿勒頗古堡聳立在城中心的一座錐形小山上,俯瞰整座古城。政府軍長期將這座古堡作為軍事地點。目前,尚不清楚是哪方引爆了炸彈。
在敘利亞,古跡越來越頻繁地遭到毀壞。5月,敘利亞中部古城臺德穆爾的兩座古代伊斯蘭陵墓遭到毀壞。被毀壞的一座陵墓屬于穆罕默德·本·阿里,他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布的后裔;另一座陵墓屬于伊斯蘭教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阿布·巴哈丁。據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警告,古城臺德穆爾已被布下了眾多地雷和炸彈。該組織主管拉米·阿卜杜勒·拉赫曼說,不清楚做出此類行動的目的是要炸毀古城遺址,還是要設好埋伏以防敘利亞政府軍向這里挺進。
據敘利亞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阿布德卡林確定,臺德穆爾古城有兩千年歷史的“拉特女神之獅”雕像也已經在6月27日被武裝力量摧毀。這座雕像高3米、重15噸,是古城的鎮城之寶之一,全球僅此一件。
據聯合國2014年年底出臺的報告顯示,敘利亞至少290處文物古跡在過去3年多的戰火中受損。聯合國訓練研究所搜集并分析了敘利亞18個地區的衛星照片,最終認定24處文物古跡完全損毀、104處嚴重受損、85處中等程度受損、77處可能受損。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展示了這些文物古跡在戰爭前和戰爭中的對比照片,從而顯示出戰爭對這些文物古跡不同程度的破壞。報告說,轟炸、非法挖掘、把古城堡用作軍事掩體等行為導致大量文物古跡遭受破壞。
“對敘利亞和全世界來說,這些事令人非常悲傷。”聯合國官員埃納爾·比約戈說,“人類正在失去千百年的文化傳承。”比約戈介紹,在受損文物古跡中,“也許其中一些今后可以被修復,但被掠奪走的部分可能就永遠失去了,除非某些文物重新露面并被歸還。”
6月29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發起了全球聯合保護遺產行動,呼吁所有國家阻止非法買賣及破壞世界遺產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遺產地的破壞可被視為戰爭罪行。發生在敘利亞等地的蓄意破壞人類遺產的行為是對文化多樣性、生態以及人類文明的破壞。此前,于2013年在柬埔寨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敘利亞六處遺產全部列入瀕危名錄,分別是大馬士革古城、臺德穆爾古城遺址、布斯拉古城、阿勒頗古城、克拉克騎士城堡和薩利赫丁堡,以及敘利亞北部古村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