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利亞、伊拉克肆虐的“伊斯蘭國”日前又毀掉了一處有2000年歷史的古跡,這次遭殃的是敘中部歷史古城巴爾米拉(又名臺德穆爾)標志性建筑——凱旋門。
敘利亞文物部門主管阿卜杜勒——卡里姆表示,根據交叉驗證后的消息,巴爾米拉的凱旋門已于4日被“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炸毀。
阿卜杜勒——卡里姆介紹說,凱旋門位于巴爾米拉古城入口處,是古城遺跡中最壯觀的建筑之一。
據報道,“伊斯蘭國”表示,之所以要炸毀凱旋門,原因是他們認為拱門上的雕花飾紋屬于盲目崇拜。
巴爾米拉古城坐落在大馬士革東北部約215公里處,是一座古羅馬風格遺址,擁有“沙漠珍珠”之美譽,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5月份攻占巴爾米拉后,已毀壞多座古代陵墓和遺跡,其中包括著名的巴爾沙明神廟和貝爾神廟。他們還殺害了82歲的著名考古學家哈立德·阿薩德。
事實上,“伊斯蘭國”此前占領伊拉克北部地區后,已經大肆毀壞了尼姆魯德古城遺址和哈特拉古城遺址,并且劫掠了大量珍貴文物。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蘭國”如此仇視這些古跡并進行毀滅性的破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他們要清除所到之處的其他文明。在他們眼中,凡是他們認為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文化遺產、文物都是不好的,都要加以清除。
其次,他們試圖通過此舉來證明自身的“血統純正”,以期吸引更多極端分子加入。
再者,他們在毀壞大型文物的同時,大量掠奪和兜售中小型文物,以此來補充維持軍事活動所需經費。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家丹蒂說,掠奪文物已成為“伊斯蘭國”組織籌錢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