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東尼奧·卡諾瓦的雕塑作品《美惠三女神》為題材的貝殼浮雕作品
貝殼浮雕屬于寶石淺浮雕的一種,寶石浮雕是一門古老的工藝,早在4000多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就已經出現了使用浮雕印章在軟質材料上留下印記的記錄。將這種淺浮雕工藝純粹用于飾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時期。
貝殼淺浮雕藝術出現在古希臘,是因為地中海出產這種適合用來淺浮雕創作的纏絲瑪瑙貝殼。貝殼的表層和底層有兩種不同的顏色,通過對表層白色的鈣化物的雕刻,同玻璃質的深色底層形成對比,就能在厚度僅為1-2毫米的貝殼上營造出立體感很強的氣氛。
現存的各種關于貝殼淺浮雕藝術起源的文獻版本,都無一例外的證明了古希臘藝術家是淺浮雕藝術的鼻祖。根據法比奧的說法,當時有一些纏絲瑪瑙貝殼被海浪沖到沙灘上,經過同各種沙石的摩擦,有的貝殼表面形成了一些圖案,而此后當地的希臘藝術家意識到貝殼可以進行雕刻并且能夠達到一種特殊的效果,隨后希臘藝術家就開始了在貝殼上的淺浮雕創作。
后來這種技藝流傳到了法國,并且在那里大為發展。后來在法國統治那不勒斯的時期,法國人帶來了這項技藝并且發揚光大,一時間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成為了世界貝殼浮雕藝術的中心,云集有世界頂級的雕刻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