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藝術節:法國文化特殊性的潮汛

2013/8/22 14:17:35 點擊數: 【字體:

 

  藝術節:法國文化特殊性的潮汛

布列塔尼les Vieilles Charrues搖滾藝術節現場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上月國慶電視講話里強調說:“法國人是世界上最悲觀的”。可是,面臨經濟危機,六角國中文化熱忱不減,今夏組織的“藝術節”竟達80余個。《費加羅雜志》撰稿人約翰·克里斯多夫·布依松寫道:“藝術節讓人心曠神怡。勞累經年,氣候惡劣,政治紛爭,失業率飆升,讓人愚鈍的‘電視寫真’節目和體育比賽喧鬧也該讓位給音樂戲劇了。要請鋼琴大師、吉他手、女高音歌唱家、戲劇演員登臺盡顯才華,大眾觀看意大利的歌劇,聽以色列歌手表演,巴西器樂團和英國搖滾樂隊演奏,欣賞瓦奈莎·華格納、朱麗葉·德桑、勒諾·卡普松、馬克·麥柯夫斯基、勃朗卡·李和郎朗等一大批優秀藝術家……”

  今年是威爾第和瓦格納誕辰200周年,法國奧朗日市在夏日大型音樂藝術節上專門紀念兩位藝術觀迥異的音樂家,演出威爾第的《假面舞會》和瓦格納的《鬼影船》(即《漂泊的荷蘭人》),還特請頗受觀眾歡迎的中國年輕鋼琴家郎朗來助陣,豐富音樂效果。同時,普羅旺斯傳統的“艾克斯歌劇藝術節”推出藝術構思新穎的威爾第歌劇《利戈萊托》(亦譯《弄臣》)。此劇原創自維克多·雨果的作品《國王的弄臣》,于1851年3月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演,被視為威爾第三大歌劇杰作之一,現又在法國綻放異彩。

  還有法國南部古鎮“天主椅”在古老的圣羅貝爾修道院上演威爾第的《追思曲》。該曲是威氏為悼念意大利浪漫派作家孟佐尼譜寫的,整曲將宣敘與詠嘆完美融合。“天主椅古典音樂會”迄今已是第47屆。今夏除紀念威爾第外,還演出了另一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的《葛洛麗婭》。尤為可貴的是,藝術節讓人又聽到了英裔法國作曲家喬治·翁斯洛的動人“浪漫曲”。翁斯洛為法國大革命時代的沒落貴族作曲家,曾隨被革命派囚禁的父親長期流亡,顯露作曲天才后享譽美國,進入德國的“名人殿堂”,深得門德爾松和舒曼賞識。1842年,他取代凱魯比尼,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名列柏遼茲之前,其弦樂四重奏、五重奏風靡半個世紀。翁斯洛于1853年辭世,被柏遼茲尊為“法蘭西的貝多芬”。他不屑為自己“炒作”,反對藝術為純娛樂服務,不入流俗。這個與莫扎特和海頓齊名的作曲家因此被人遺忘長達一個多世紀。今日才又再度被發掘“出土”,著實令人嘆息世態之無常。

  “法蘭西島”的“圣德尼大眾音樂會”以經典音樂作品為主旋律,演奏貝多芬的《橄欖樹山的耶穌》、勃拉姆斯的《安魂曲》、馬赫的《圣約翰的耶穌受難說》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圣詩交響樂》。類似的藝術節,法國今夏尚有多個。巴黎帕卡泰爾公園有第30屆“肖邦古典音樂節”,在嫩草如茵的綠地上,在玫瑰花的芬芳里,讓已故“波蘭之子”與他同時代的李斯特和現代的拉威爾一齊出場,給酷暑里煩悶的聽眾帶來清涼爽心的氣息。

  “音樂與自然”成為不少藝術節的主題,由女鋼琴家瓦奈莎·華格納擔任藝術指導的盧瓦爾河畔“尚博爾堡音樂節”就遵循此道。聽眾在靜品尼古拉·安杰里奇演奏巴赫《戈爾德貝格變奏曲》后,可參加一種“音樂漫步”,走進尚博爾堡這座文藝復興式建筑杰作周邊的茂密森林,一路上由手風琴手帕斯卡·貢泰拉曲伴奏,隨樂聲在樹叢里徜徉。在北方,蘭斯市的“香檳文化節”也組織這種奇妙的“音樂漫步”,游人跟著音樂感覺走,沉浸于大自然的天籟之中。這里演出的節目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最后還有一場“野宴音樂會”,聽眾舉起高腳酒杯暢飲香檳酒,盡顯香檳之鄉“酒文化”的特色。在舞蹈和戲劇方面,“蒙彼利埃舞蹈節”繼續其標榜的“先鋒派”現代舞路數;巴黎的夏特萊劇場則請來了維也納國家芭蕾舞團演出《堂·吉訶德》,欲擴大新歌劇《尼克松在中國》演出的影響。

  當然,在歐亞影響更大的是藝術先輩讓·維拉爾創始的“阿維儂戲劇節”,歲歲年年面貌不同,現已從夏天延長至秋季,要用德語演出歌德的《浮士德》,全劇演完需要8小時,考驗觀眾的耐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德龍省形式特殊的“格里尼昂書信文化節”,表面看來似乎很枯燥,難以為繼,但到今年業已舉辦了整整18屆。格里尼昂市是法國17世紀女書信作家塞維涅侯爵夫人的故鄉,居民都熱衷于書信文化。今夏邀集朱麗葉·德桑、雅克·韋伯等一批著名演員,尤其是電視女主播克萊爾·沙薩爾來辦名人書信朗讀會,由他們吟誦托克維爾、拉法耶特、愛倫·坡、海明威、福克納,以及瑪麗蓮·夢露的生前信札,以饗愛好文化的聽眾。

  讀過巴爾扎克悲情小說《歐也妮·葛朗臺》的中國讀者都知道索米爾城,對巴氏描繪該城市民19世紀初的庸碌生活印象深刻。1794年,這里創立騎兵學堂,承繼自中世紀起的馬術傳統,故今朝這里操辦起“索米爾馬術文化節”,通過燈光特技效果和馬術表演讓往昔封建王朝的勒內國王、奈拉伯爵和路易十一等百余人物粉墨亮相,你方唱罷我登場,追述該地騎士行會的文化史。尚有塔恩省科爾德市的“馴鷹文化節”更為奇特,傳播的是“圓桌騎士文化”,由古裝演員扮亞瑟王、蘭斯洛、貝瑟瓦、戈萬等12世紀的傳奇人物,喚起對法英兩國歷史文化關系的記憶。

  同樣類型的跨文化交流還有洛里昂的“跨克爾特音樂藝術節”,已有40年歷史,旨在光大曾經盛行加里西亞、布列塔尼、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的克爾特文化血脈,以富有民間風格的歌舞,活躍全球化中趨于單一貧瘠的國際文化生活。出于同一動機,巴黎盆地西部薩爾特省的“巴洛克藝術節”凸顯昔日封建貴族“上流社會”的“典雅”,與當代超消費社會一切物質化的弊端形成鮮明對比。

  在“天藍海岸”,俯視居于幽谷的翠崗古城,韋澤萊在瑪麗·瑪德萊娜大教堂表演巴赫和普蘭克的合唱曲,共演10場,也是發古之幽思,以那座美似比利時宗教城市布呂赫的傳統圣地凈化信徒們虔誠的心靈,應對世風日下的退潮。同樣籠罩著傳統宗教氣氛的是法國西部的旺岱省,那里的農民曾于1793年在舊王朝海軍軍官夏萊特統領下揭竿而起,組成數萬“白軍”,與法國大革命共和派的“藍軍”對抗,至今依舊思想保守,在蒂蕾鎮等地教堂的燭影中舉辦藝術節,希冀在信息時代的喧囂里找回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或許,到上薩瓦省湖光山色里的“安西古典音樂節”,能像瑪塞爾·普魯斯特那般追憶流逝的華年。而且,依山傍水的安西市今年夏天特邀了俄羅斯圣彼得堡交響樂團和貝加爾湖星光歌舞團。音樂節開幕式由法國藝術家卡薩德蘇斯主持,而8月29日和30日兩天的閉幕演出節目由俄羅斯終身指揮大師尤里·特米卡諾夫執棒,構成法俄兩國通過音樂舞蹈的跨文化對話。一覽如許色彩繽紛的藝術節,對照西歐金融危機背景,筆者不禁暗忖:塞納河水日夜流,六角國歌舞幾時休?確實,就連科西嘉島北部偏僻的漁村加勒維也在忙著操辦藝術節,要在“美麗島”經濟困難中“創世紀”,營造出希望的夢境。

  須知,藝術節的繁榮現象與法國執行“法蘭西文化特殊”政策密切相關,也是六角國在全球保持“文化大國”的方略。按“歐洲視聽觀察站”的統計報告,法國自己單方面組織的電影藝術節數量就遠遠超過歐盟其他國家。譬如,藝術片有“戛納電影節”,短片有“安西電影節”,綜合類有“菲芭影視節”等等,凸顯出“法國特殊性”。在戴高樂任總統時期,文化部長馬爾羅就正式立法,并建立一套相應機制,確保電影、戲劇、電視及其他文化傳播渠道的獨立運轉,特別是通過一個完整體系資助自由文藝創作,如規定從電影門票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并由電視部門支取播映轉讓權來資助電影等文化產業的發展。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法國文化特殊性”業已深入民心,成為既定國策。法國堅持維護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難免在國際上與美國大眾文化的擴張發生碰撞。早在世貿組織前身“國際關稅總同盟”中,法國就跟美國代表進行過十分激烈的較量,現今又在歐盟與美國關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上發生摩擦,在歐盟內部也引起矛盾,被人解釋為“文化保護主義”,遭遇一定程度的反對。前希臘文化部長維尼塞洛斯就指出:“‘文化特殊’政策純系一種防御性的保護措施,并沒能阻止美國文化產品統治歐盟的局面出現”。然而,從目前局面來看,法國沒有讓步的跡象。為保衛自己的“文化特殊性”,法國每年投入110億歐元的巨資也在所不惜。今夏在全國各地大辦各類藝術節即證明了其支持文化事業的決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國文化藝術節活躍的經驗,或許可以成為我們的有益借鑒。 (原標題:藝術節:法國文化特殊性的潮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文藝報(2013-08-22)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