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首都博物館舉辦“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白山·黑水·海東青

2013/9/25 10:12:36 點擊數: 【字體:

 

首都博物館舉辦“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白山·黑水·海東青

金中都復原模型 資料圖片

 

首都博物館舉辦“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白山·黑水·海東青

銅坐龍 資料圖片

    說起“通古斯族系”,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陌生,但他們先后建立了三個國家:渤海國、金朝、清朝,應該都為人熟知。唐代,靺鞨建立了文化興盛的渤海國;金代,女真人遷都北京,雄踞半壁河山;清代,女真人定都北京、一統天下,鞏固了多民族統一國家。

    近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幕的“白山·黑水·海東青——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將會講述一個你陌生的族系發展的歷史,告訴一些你不知道的北京的文化根脈。

    從遠古走到北京

   
2013年適逢金中都建都860周年,首都博物館與黑龍江省博物館經過長達兩年的策劃與籌備,聯合推出年度大展“白山·黑水·海東青——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展現通古斯族系這一古老族系一次次崛起的奮進歷史,追根溯源揭示京城文化的源泉。

    展覽以通古斯族系的精神圖騰——海東青為切入點,根據通古斯族系的四個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部分:遠古勾痕——肅慎先民的興起,經營東北——海東盛國,雄峙北方——從“金源”到中都,天下一統——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6000年前新開流文化的骨雕鷹首,讓我們聽到湖畔的漁歌;歷經5000年依然流光溢彩的饒河小南山玉玦,是史前貴族們的專屬品;渤海國的純金佛像,傳播著大唐盛世的梵音;昂首微笑的銅坐龍,抒發著女真人的豪邁;“北國馬王堆”金齊國王墓的“南絲”,寫就了大金國的輝煌……展覽從10家文博機構精心選取了221件套典型文物,包括金銀器、玉器、瓷器、鐵器、石器等多樣器類,其中珍貴的一級文物就多達45件套,堪稱薈萃了這一領域的文物精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參展的東北出土金代玉器都是首次進京展出,如金代開國功臣完顏婁室墓出土的白玉荷花冠飾、完顏希尹墓出土的鶻攫鵝形玉環、黑龍江省綏濱縣奧里米金墓出土的雙鹿紋玉佩、吉林省扶余縣西山屯墓出土的金扣白玉帶等。

    坐著、摸著、走著都能看

   
以展覽表現某一個民族或族系的完整的歷史文化,這在博物館界是公認很有難度的,因而這類題材展覽在國內外都不多見。為了“講好故事”,首都博物館與黑龍江省博物館抽調專業人員組成項目組,努力尋找獨特新穎的視角,克服了種種困難,嘗試更有趣的故事解讀方式。

    一進序廳,多媒體投影與黑色鏡子就營造出一個亦真亦幻的白山黑水意境。步入史前展區,孔子成了“講解員”。展覽借助“孔子見‘楛(音“戶”——記者注)矢石砮’識肅慎”的歷史故事,告訴觀眾肅慎先民所生活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居住方式、經濟生活等。在渤海國展區,若干以1∶1比例復制的大型壁畫烘托出隋唐風情,也展示了靺鞨人的形象。

    金代部分是整個展覽的重點單元。在女真人的游獵文化中,海東青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海東青,即肅慎語“雄庫魯”,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有“萬鷹之神”的含義。它既是女真民族崛起的導火索,其以小搏大、堅韌進取的精神,也是通古斯族系民族精神的寫照。

    金代展區為營造出“春水秋山”的氛圍,除精心選擇展品、輔以圖片外,還配有獸嘶鳥鳴、流水潺潺的音效,尤其是海東青的叫聲時時傳來,把觀眾帶進古人的生活環境中,體會游獵文化的妙趣。對于重要的歷史人物,如金王朝的建立者完顏阿骨打、北京正式都城歷史的創立者海陵王、女真文字的創造者完顏希尹,展覽采取“個人檔案”的形式展現給觀眾。

    對于通古斯族系千百年來與中原王朝的恩怨糾葛,展覽摒棄了“華夏中心論”的傳統史觀,客觀地展示不同文明的生存與發展訴求,辯證地評價各民族的功與過。這些新穎的構思,使“事件、文物、人物、信息”立體全景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展覽中使用的多媒體也各有分工,既有濃縮了主要信息的影片讓觀眾“坐著看”,也有薈萃了重要展品的多點觸摸屏讓觀眾“摸著看”,還有NFC智能導覽下載系統讓觀眾手機下載后“走著看”。

    展覽還推出了豐富多樣的延伸教育與服務,包括展覽圖錄、語音導覽、文化創意紀念品、十場系列學術講座等。

    展覽將持續到2014年3月16日。(本報記者 李 韻)

    延伸閱讀

   
通古斯族系

   
自遠古時代,肅慎先民就生活在長白山、黑龍江之間。肅慎又稱息慎、稷慎,傳說舜、禹時代已與中原有聯系。周武王時,肅慎貢“楛矢石砮”,臣服于周。商、周時分布于我國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漢魏時肅慎稱為挹婁,北朝時稱勿吉,隋唐稱為靺鞨,之后的女真和滿族皆源自肅慎。考古學發掘與研究已證實了挹婁、勿吉、靺鞨等族文化的共性,有較多的石器和骨器,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有穩定的農業,漁獵經濟仍占有一定比重。這與文獻中挹婁各族在“高麗北”“處于山林之間”“常為穴居”“好養豕”“產貂”“善射”的記載相吻合。

    現代人所熟知的女真源出自靺鞨。“女真”一名來自古代女真語“諸申”(jusen)或“朱里真”(julcen),即“肅慎”,因契丹語舌音訛誤為女真。又因與遼興宗耶律宗真的名字避諱,所以女真也稱“女直”。至唐代早期,靺鞨民族逐漸形成了粟末和黑水兩大支系。五代時,黑水靺鞨附屬于契丹,位置偏南的黑水靺鞨稱為熟女真,偏北的稱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區域分布著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又稱為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即典出于此。

    國際學術界將古代的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與今天的滿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統稱為通古斯族系。通古斯族系在歷史上先后三次建立政權、由小變強,所創建的渤海國、金朝和清朝推動了邊疆地區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本報記者李韻整理) (原標題:首都博物館舉辦“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白山·黑水·海東青)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09-2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