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2月3日電 (記者冽瑋 張一辰)記者3日從陜西文物部門獲悉,考古人員在對位于秦東陵四號陵園內的一處禮制建筑進行清理發掘時,發現了21個等間距分布的坑洞,是近年來秦漢陵墓建筑遺址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有專家推測該坑洞是當時秦人用來進行血祭的祭祀坑。
秦東陵位于秦始皇陵西側,秦都城咸陽之東,此陵墓埋葬著秦始皇的祖先,是其祖父母、父母等先輩的陵區,共有一至四號陵園。據《史記》記載,明確葬于秦東陵的包括昭襄王、莊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六人。
時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備受關注,主人公羋月是以秦宣太后為原型,也就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親。領隊孫偉剛副研究員認為,根據出土陶器等分析,四號陵園相對年代較早,是一座“亞字形”豎穴墓葬,擁有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墓等級最高,故推測為秦宣太后的陵園。
本次發掘區域位于四號陵園東南部,為勘探新發現的“中”字形墓葬東墓道南側。該建筑遺址的原始結構應為四面夯土圍墻筑就的長方形,墻體兩側有廊房類建筑。根據考古資料推斷,該建筑當為“中”字形墓葬的享堂類禮制建筑。
據孫偉剛介紹,由于坑洞分布于“凹”字型建筑內部,最初他們以為上述坑洞是用來立柱子的。但清理之后,在坑洞內并未發現柱礎,僅有人為鋪墊的三層黃土。
孫偉剛傾向于這些坑洞是當時秦人用來進行血祭的祭祀坑。“血肉放入坑洞之中被掩埋,歷經千年腐朽之后,肉眼無法看到痕跡。”目前,土壤樣本已被送往相關機構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