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月記窯:德化千年柴燒窯爐“活化石”

2015/9/2 15:32:34 點擊數: 【字體:

月記窯:德化千年柴燒窯爐“活化石”

德化月記窯

      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我國古代著名的重要產瓷區之一。從西周至今2000多年里,德化窯火從未間斷,從古至今,德化窯一直是福建沿海地區古外銷瓷重要產地之一,早在宋朝,德化瓷已暢銷海外市場。

      豐富的古窯址遺存是德化瓷繁榮歷史的有力見證。據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介紹,迄今為止,德化全縣已發現唐宋元明清歷代古瓷窯址239處,古瓷窯址數量列居福建省各縣之冠。鄭炯鑫稱,這200多處古窯分布于德化縣的18個鄉鎮,主要集中在城關、三班、蓋德和上涌等地。從豐富的古代窯址遺存就能看出歷史上德化瓷繁榮發展的景況。

      鼎盛時期德化200多條龍窯同時燒窯

      龍窯在中國窯冶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龍窯多建筑在江南地區坡地上。最早發現于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窯長條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龍似蛇,故名。龍窯亦稱蛇窯、蜈蚣窯。

      福建德化龍窯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北宋時結構更為合理,一般長20米,坡度在10-28度之間,由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組成。北宋時期的龍窯,窯身較窄較短。南宋時期,窯身加寬,窯體變長,窯床鋪沙,坡度較小。這種窯爐,明清時期仍繼續使用。新中國成立后,德化窯還是以龍窯為主。20世紀60年代,德化全縣有龍窯近百座,大部分依山坡砌筑。20世紀70年代是德化龍窯的鼎盛時期,全縣有200多條龍窯,僅三班鎮就有40多條大大小小的龍窯。

      月記窯:德化龍窯的“活化石”

      龍窯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瓷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但時移世易,上世紀80年代后,德化提倡“以電代柴”,歷史上留存下來的200多條龍窯逐漸消失,柴燒瓷器也不多見了。據鄭炯鑫介紹,用古法柴燒燒制的龍窯目前德化全縣大概保留有三、四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月記窯。

     位于德化縣三班鎮蔡徑村內的德化月記窯,整條龍窯共有33階梯,長約33米,有7個門,可供裝窯、出窯之用,窯身兩邊各分布著33個窯目,是添加柴火的地方。月記窯在明清時期是興盛一時的名窯,燒制的瓷器早在明清時就已遠銷海內外,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被陶瓷界稱為德化千年柴燒窯爐“活化石”。在全縣僅存三座龍窯中,薪火相傳數百年,最為悠久,且至今還燒制瓷器。

      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作為手工技藝類項目正式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作為德化龍窯的“活化石”的月記窯備受重視,作為特色文化遺產的項目被保護著。

      龍窯建造技藝有失傳之危

      柴燒龍窯現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電窯、油窯、液化汽窯、天燃氣窯。工藝技巧復雜的龍窯建造技術也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了,如今在福建德化,只有數人堅守著這一古老技藝,瀕臨失傳。

      福建德化年近70的拱窯師顏瑞柔祖輩是知名的陶瓷窯爐建筑師。據顏瑞柔介紹,他25歲開始跟父親學習祖傳建窯技藝,到現在已經干了40多年了。雖然顏瑞柔已經將祖輩相傳的龍窯建造技術傳給了兒子,但因龍窯工藝復雜、費勁費時、建造成本高、出產量低等方面的原因,年輕人不愛學也堅持不下來,這一傳統技藝目前只有顏瑞柔和其兒子在苦苦堅持,招不來其他的徒弟,有失傳之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物網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