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文化新絲路 照亮新征程——記中阿博物館館長論壇

2013/10/31 9:46:34 點擊數: 【字體:

  絲綢、瓷器、紙張,讓世界首次發現中國。而向世界介紹中國最為知名的使者,當屬“絲綢之路”。從古都長安經由亞洲腹地一直延伸到歐洲和非洲,絲綢之路曾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富足與開放,成為世界各國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今天,不僅在經濟上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上合組織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共同關注的主題,構建“文化新絲路”也正在成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文博界交流與合作的共識。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博物館館長論壇”上,13個阿拉伯國家的博物館館長代表以及古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沿線的博物館館長代表齊聚北京,共同探討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博物館的發展現狀、成功經驗以及合作愿景。面對面的交流,讓雙方一同返回歷史現場,重訪人類文明的“黃金時代”。從阿拉伯世界眾所周知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到坐落在廣州城、曾見證阿拉伯人東方傳奇的懷圣寺和光塔,再到突尼斯迦太基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中國珍寶”……它們都是中國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彼此交往深厚、影響深遠的歷史見證。

  相聚,當然不僅僅是重溫過去,更重要的在于放眼未來。“文物作為一種古老歷史的遺存,既有助于我們了解過去,也有利于我們認識當今的世界。中阿關系在歷史上一直保持著友好的發展,我們作為博物館人也有義務和責任延續這一傳統。”埃及文物部副部長艾哈邁德·薩比爾·艾哈邁德·曼蘇爾·謝里夫說,博物館交流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對于不同國家的文化、社會、經濟的交流均具有促進作用。

  30多年來,得益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的文化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論壇透露,中國博物館年均舉辦陳列展覽1萬個以上,年接待觀眾5億人次以上,每年在國(境)外舉辦約120個中國文物展覽,每年引進50個大型國(境)外文物展覽。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無疑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而向全世界敞開胸懷的中國人,也比以往更加渴望了解世界。“博物館作為連接現在與過去的紐帶,詮釋、融合這些歷史文化信息,服務于當代的文化交流與發展。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博物館交流,無疑向雙方人民了解過去、認識未來敞開了一扇窗”,第一次與阿拉伯文博界同行面對面交流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深有感觸。

  我國著名中東史學者彭樹智曾提出,人類的文明的相通相知之處甚多,智者常會穿越時空而消除各種文化壁壘。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就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行的首次高層級集中對話,不僅跨越了時空,更是一次突破障礙、求得共識的交流。在論壇閉幕之際,與會的20余位博物館館長倡議通過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物館館長北京宣言》,呼吁在中阿博物館之間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建立日常聯絡機制等,繼續執行與推動中阿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合作。

  “今天,我們開啟了一個世紀的旅程。盡管從地理角度來看,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尤其是科摩羅,彼此之間相隔甚遠,但這一地區的友誼與合作卻有悠久的歷史和積極的未來”,科摩羅國家博物館館長扎柯利亞·夏哈·穆卡提布積極評價了本次論壇。

  “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阿各國博物館承載著保存、展現和傳播世界兩大文明的重任。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合作非常重要,這對推動中阿各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和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化部副部長丁偉認為,論壇對于共建“文化新絲路”留下許多真知灼見和具體設想。他也相信,在新的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引領下,中阿博物館間交流與合作的前景將會更為廣闊。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2000年前的絲綢之路曾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往與理解。如今隨著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文博界交流通道的開啟、交往的持續,回蕩的聲聲駝鈴將不再是歷史的絕響。“文化新絲路”的構建與繁榮,將讓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重新認識彼此,攜手走向文化發展的新征程,也將讓雙方共同迎來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原標題:文化新絲路 照亮新征程——記中阿博物館館長論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2013-10-3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