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沈陽12月16日電(記者畢玉才 特約記者劉勇)“申遺”成功能否重新“激活”珠算這門古老的“數字計算方法”?近日,沈陽師范大學教育史研究所所長王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活態傳承”,珠算才有生命。
王雷指出,珠算是歷經千年保護傳承下來的最具教育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它是中國教育思想、教育知識、教育智慧的“活的載體”。
王雷表示,珠算的計算技藝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素,珠算的物質載體則具有文物的屬性,具有藝術美。珠算的教學場景,尤其是體驗、互動的教學模式,極具藝術感染力。
“物質載體是傳承的保障,通過建立博物館,建立傳承基地,可以有效地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要想讓珠算這種古老的智慧真正地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就必須讓珠算文化深入課堂,深入科普基地,讓師生、民眾喜歡。只有‘活態傳承’,這門古老的智慧才會迎來第二個春天。”王雷說。畢玉才 劉勇(原標題:珠算文化須活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