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活態傳承是保護的根本——苗族史詩《亞魯王》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3/12/17 14:46:16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程  竹

    活態史詩能否繼續以活態形式傳承?古老的“亞魯王精神”怎樣在現代社會里傳承保護?12月3日至6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貴州省文化廳主辦,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承辦的苗族史詩《亞魯王》學術研討會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亞魯王》史詩的研究整理與保護傳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回歸史詩唱誦真實語境

    《亞魯王》是苗族英雄長篇史詩,生動講述了貴州西部苗人首領亞魯王帶領族群創世與遷徙征戰的歷史,是認為是了解認識苗族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

    然而,這一見證上古時期中華民族曲折融合的“英雄史詩”一直在民間流傳,從未進行過系統的整理。直到2009年,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對《亞魯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這部作品才真正進入當代文化界的視野。專家們認為它填補了貴州西部方言苗族遷徙、征戰口述歷史的空白,體現了苗族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密碼和精神圖譜。經過3年的采集整理,《亞魯王》第一部于2012年2月出版,第二部仍在采集整理中。

    但如今,這部史詩正面臨巨大的快速的“文化變遷”,并對“原真”的《亞魯王》造成現實性挑戰。學者余未人是最早接觸到《亞魯王》的專家之一,她認為,誠實面對當下的文化變遷,改變傳統民族學對于“過去文化”的追憶的田野工作方式,在以真實文本記錄、觀察和研究的基準上,同樣對新納入的文化樣式進行客觀地記錄,也未嘗不是當下“真實文化的一部分”。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博士巴勝超認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亞魯王”和傳承人、研究者,對“亞魯王”的“本文”,要進行完整的知識梳理和系統的傳承實踐,找到“亞魯王”在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身份”之前的傳承脈絡,回歸對亞魯王的本真研究。

    研討會上,有專家提出對《亞魯王》進行“真實語境”的文本記錄,盡可能原本地研究史詩唱誦的人物故事、文化空間、道具設置、場景、活動、儀式過程、話語等,希望盡快建立起省級的“亞魯王研究中心”,對貴州苗族的“亞魯王”英雄史詩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強化演述者“東郎”的傳繼

    《亞魯王》的流傳基本上是靠口口相傳,沒有文字記錄。因此,演述者“東郎”的堅守和傳播,是《亞魯王》今天仍舊存活的關鍵;然而如今,“東郎”大多年事已高,卻后繼乏人。

    貴州省人類學會常務副會長王小梅認為,注重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演述人“東郎”的傳承機制與文化生態保護是保護史詩有效傳承的前提與根本。“演述者‘東郎’在史詩的傳播、傳承當中擔當了最核心的角色,他的社會角色、傳承規律、職業遭遇理應受到政府、學界的關注。”

    與會專家對目前紫云自治縣的觀音山成立的《亞魯王》工作站和14個傳習點表示肯定。他們認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的方式來探索《亞魯王》的傳承,極有創意。這一行動能夠推動整個亞魯王民俗和麻山古村落遺產的保護,開創遺產多元保護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亞魯王》研究人員的缺乏也是保護工作的瓶頸。目前,麻山地區懂得麻山苗語記錄的人少之又少,無法適應史詩挖掘、傳承、研究和發展的需要,這造成了《亞魯王》今后搶救和搜集史詩第三、第四部的工作困難重重。

    對于這一現象,民族語言學者吳正彪呼吁,必須借助跨學科多學科交流研究平臺,借助本土苗族文化學者、歷史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學者的力量,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苗族歷史進行系統文獻回顧、尋找和史詩對應的文化敘事。

    不能傷害文化內核

    目前《亞魯王》戴著“第一部苗族英雄史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六大社科學術事件”等光環,在各個領域以不同方式演繹著;“亞魯之鄉迎賓客”“感悟亞魯傳奇”“讓外界了解古老而神秘的亞魯王文化”等宣傳詞新鮮出爐;而正在籌建的還有“亞魯王文化生態園”“亞魯王文化廣場”……麻山,這個貴州西部苗族地區的各個角落正在刻遍亞魯王文化符號。

    在為《亞魯王》廣泛傳播欣喜的同時,專家們也直言,這些推廣和實踐,只是支離破碎的符號運用,脫離了對麻山苗人文化的理解,存在盲人摸象的誤讀危險。他們擔心,長此以往,必將傷害到“亞魯王”的文化內核。正如余未人所說,“保護其傳承主體和生存環境需要從理論上細致研究、深入挖掘,絕不能‘粗放經營’而糟蹋這一脈存留千年的文化富礦。”(原標題:活態傳承是保護的根本——苗族史詩《亞魯王》學術研討會綜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2-12-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