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討會在京召開
首屆兩岸高中教師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活動課觀摩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國臺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副主任張海濤透露,繼鼓勵兩岸共編國學教材之后,兩岸將共同編寫供全球華人使用的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小學版和初中版),簡繁體同時出版,不排除其他語言的版本。
是否會水土不服?
有共同文化的根
今年8月,中華書局引進出版了臺灣地區的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于秋季學期在全國30余所高中學校進行了實驗教學,并共建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
有人擔心,臺灣地區的高中國學教材引進大陸,會不會“水土不服”?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董琦校長表示,兩岸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沒有水土不服,而且廣受師生喜歡,尤其是“今人今事”這些欄目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與當今時代的德高望重的人物緊密聯系,使師生們耳目一新,感到傳統文化不僅沒有枯澀難懂,而且平易近人。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說,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的收獲都很大。
臺灣一線教師代表莊溎芬、易理玉在觀摩課上現場給大陸的師生們上了生動的傳統文化課,大陸的老師發現臺灣老師的課件及教學細節既豐富細致,又緊扣傳統文化中儒家的“淑世愛人”的精神,兩岸很多科目基本一致,比如,臺灣的德育課主要分為“德智體群美”,而大陸的德育課主要是“德智體美勞”,海峽對岸提前注重人格的合作性與互動性,而大陸則較為注重人格中的自立自足,正好可以相互借鑒。
張海濤表示,將設立兩岸中華傳統文化教師交流專項基金事宜,用于促進兩岸在文化的根源上認祖歸宗,共同成長。(記者謝綺珊)(原標題:兩岸共編國學教材 簡繁體版本將同時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