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跳出西方語境看中國儒釋道

2014/2/8 16:05:19 點擊數: 【字體:

  近日,學者劉仰和葉小文在《環球時報》上就中國當前道德建設問題做了一次討論。雙方觀點不無精彩,但其中涉及中國有無以及是否需要宗教的內容,則是在西方學術霸權語境下的一個偽命題,再次暴露了中國學術的尷尬處境。

  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以儒釋道并稱。近代以來,中國學者常依據西方宗教模式,尤其是耶教(俗稱基督教)模式判斷中國有無宗教。如梁漱溟、馮友蘭等認為中國人缺乏宗教、淡于宗教,因為耶教有位格化、宰制性、全知全能的最高神即上帝,儒教則注重現實人生,“不語怪力亂神”,所以不是宗教。另有學者指出,佛教和道教也不是宗教,因為“佛”是“覺悟者”,“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和法則,都不是全知全能的最高神。

  而康有為、任繼愈等認為,儒教同耶教一樣,也有教主(孔子)、圣經(五經)、教堂(孔廟)、教士(儒生)等,因此也是宗教。還有人認為,儒釋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泛神論、偶像崇拜和萬物有靈論,因此是很原始的宗教,不是高級的宗教。

  宗教或文化的神髓和要旨都是確立人的終極關懷和精神信仰,為人提供生命、生存、生活的價值意義。儒釋道歷史上曾為中國人提供一整套系統完備的精神支撐和價值體系,因此問題關鍵不在于它們是不是宗教,而在于傳承和弘揚其優秀傳統,守護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退一步講,在學界對宗教的定義尚無定論的情況下,討論儒教是不是宗教的問題,也不宜以耶教模式為準——“白馬非黑馬”固然無疑,“白馬非馬”則有違常理。古代中國人生來即受到儒教熏陶和規范,以至于“人倫日用而不知”,就像鳥兒飛在空中不知空氣之存在一樣。因此,儒教不僅是宗教,更是一種“超宗教”!1993年世界宗教大會《全球倫理宣言》就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確定為人類倫理的“黃金原則”。宣言主要起草者漢斯·昆指出,儒教這一原則及其仁愛精神,超越其他各宗教文化的分歧,對人類文明有普遍意義。

  那中國學者為何會不加反思地依據耶教模式論衡中國有無宗教?原因在于,幾百年來,西方學術話語,包括其名詞、概念、范疇、思維模式、學科范式及其價值觀念等,伴隨西方軍事、商業、政治的全球擴張,占據世界學術的霸權地位,形成對其他國家的“學術殖民”態勢。中國也未能幸免,學術領域出現“以西解中”、“以西律中”甚至是“以西非中”的可悲局面——歷史和現實中此起彼伏的“全盤西化”是也。

  中國雖已蔚為世界大國,仍有不少學者以西方學術為圭臬,將其視為先進乃至普世,甘于充當其“留聲機”和“二道販子”,“言必稱希臘”,滿嘴滿紙都是西方學術范疇和概念,反對西方文化霸權的觀點也來自“新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等西方學術話語,喪失了中國學術的自主性、原創性和本土性。

  民族復興,雖未必以自身文化復興為基本前提,但必以之為最高標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實現自身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當務之急是要勇于打破西方學術霸權,走出西方學術牢籠,回歸中國學術傳統,采用中國學術概念,解決中國現實問題,努力做到“以中國解釋中國”,并逐步做到“以中國解釋世界”。否則,中國崛起的只能是偌大的軀體,而不是強健的精神!作者:慕朵生

  (作者:旅美學者)(原標題:跳出西方語境看中國儒釋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環球時報(2014-02)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