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龍泉青瓷裝飾紋樣》一書由西泠印社出版,引發了很多青瓷愛好者的關注。在書中,收藏家項宏金將青瓷片上的紋樣,在書中做了系統的歸類研究,其中南宋大窯貼花“魚化龍”紋等精美的紋樣,令人驚嘆于龍泉青瓷的逸翠凝芳之美。
走進浙江省龍泉市,記者首訪的是龍泉青瓷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由著名建筑設計師程泰寧院士設計,是國內最大的青瓷專業博物館,整座建筑宛如一幅“散落在原野的瓷韻”畫卷,其造型充盈著青瓷質感。
走進龍泉青瓷博物館,就是走進一段充滿傳奇的歷史。
尋找“雪拉同”
1957年,前蘇聯一位援華專家回國前提出要一件“雪拉同”。何為“雪拉同”?中方接待人員滿臉茫然。
“你們中國的瓷器啊!”蘇聯專家說。
然而,有關人員跑遍北京的瓷器商店,卻找不到一件“雪拉同”。中方人員尋找無果,蘇聯專家卻有意外發現:參觀故宮時,這位專家指著一件宋代龍泉哥窯青瓷花瓶激動地叫道:“‘雪拉同’!”
龍泉青瓷為何叫“雪拉同”?中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原主任葉宏明向記者講述了其中的故事:16世紀,龍泉青瓷傳入歐洲,風靡上流社會,王公貴族爭相收藏,價比黃金。1717年4月19日,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用600名貼身侍衛與普魯士國王威廉調換127件龍泉青瓷,此事成為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聞。為珍藏這些瓷器,奧古斯特二世還專門建造了一座宮殿。
就在龍泉青瓷流行歐洲時,名劇《牧羊女亞斯泰來》也風靡歐洲。劇中的男主角叫雪拉同,每當雪拉同身披一襲青衣出現在舞臺,觀眾便忘情地歡呼:“雪拉同!雪拉同!”面對耀青流翠的中國青瓷,富于聯想的歐洲人開始稱呼龍泉青瓷為“雪拉同”。
龍泉市文廣出版局副局長、龍泉青瓷博物館館長周曉峰介紹說,龍泉青瓷源于三國兩晉,至南宋鼎盛,制瓷規模空前絕后,技藝登峰造極,形成了青釉配置、厚釉裝飾、青瓷燒成、開片控制四大獨特技藝。龍泉青瓷之美,被形象地概括為“詩風之純”“楚騷之情”“建安之骨”“唐詩之秉”“宋詞之意”。龍泉青瓷中的極品哥窯、弟窯,更有“青瓷之花,瓷國名珠”之譽。
龍泉窯因延續制瓷歷史最長、窯爐體積最大、古代出口地域最廣、數量最多、工藝造詣最深、產品質量最佳、國際聲譽最高而聞名于世。宋元時龍泉成了全國青瓷制作中心,被稱為“青瓷之都”。“宋哥窯是龍泉青瓷中的精品,”周曉峰說,“明清后,龍泉青瓷走向衰落,至清末龍泉窯僅剩下孫坑、木岱口、寶溪等幾處瓷窯,燒制時斷時續,產量極低,傳統技藝瀕臨失傳。”
當年,蘇聯專家回國時嘆息:“在‘雪拉同’的故鄉,卻找不到‘雪拉同’!”周恩來總理聞此事,極其重視,他指示:必須盡快恢復五大名窯生產,首先要恢復龍泉窯和河南汝窯!
在烈焰中重生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著名青瓷專家徐朝興的家,是一個青瓷世界,博古架上擺滿了他的作品。徐朝興1956年進瓷廠當學徒。1957年,浙江省輕工業廳組織科研、生產、藝術、文物考古部門的專家教授赴龍泉進行考古和科學研究,并成立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和試制組,瓷廠抽了8個技工參與,徐朝興就在其列。
在龍泉青瓷的恢復中,不能不提到李懷德。在龍泉青瓷寶劍苑“生和”青瓷專賣店,記者見到1973年出生的店主李震。他是李懷德之孫,高級工藝美術師。他說,清末民初,龍泉青瓷瀕臨湮滅,僅李氏“生和”瓷業等少數民間瓷工苦苦守護著千年龍泉窯的火種,當時主持“生和”瓷業的便是李懷德。試制組找到李懷德,邀請他加盟,李懷德由此成了試制組的技術骨干,也成了徐朝興的師傅。
徐朝興說,龍泉青瓷的恢復首先從弟窯開始。1959年國慶十周年,試制組承擔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用瓷的生產任務,經一年多的試驗,弟窯終于試制成功。
弟窯試制成功的信息在輕工業部1959年召開的全國廳局長會議上引起震動。此后,中國歷代名窯恢復委員會成立,恢復歷史名窯的工作在全國鋪開。
1960年,試制組開始恢復哥窯的試驗。經歷數年努力,哥窯終于于1963年在烈焰中重生。
冒著霏霏細雨,記者來到青瓷文化園,這是由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金逸林2012年創建的生產兼旅游觀光點,既可觀看現場制作,也能讓游客親自動手制作,讓觀眾體驗青瓷制作的過程。為使青瓷文化發揚光大,金逸林將藝術融入日用瓷中,1999年辦起了青瓷酒瓶廠。目前他的廠成為全國最大的青瓷酒瓶企業,年產酒瓶1000多萬個,2013年產值達到1.5億元。
重現輝煌
2007年,沉睡海底800年的南宋古船“南海一號”成功出水,在這艘遠洋貿易商船上發現6萬至8萬件文物,其中有大量精美的龍泉瓷器,均為國家一二級文物,保存之好,數量之多,品質之高,前所未有。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這是全球第一個入選非遺的陶瓷類項目。2010年9月,國際陶瓷藝術學會在法國巴黎舉行第44屆大會,法國陶瓷雙年展同時舉行,全球40多個國家參加,龍泉市應邀赴巴黎舉辦“‘中國意境’——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巴黎展”。“雪拉同”重現法國反響熱烈,觀眾紛紛在留言簿上書寫觀感:“無與倫比,美輪美奐!”“雪拉同美麗得令人窒息!”“就像見到情人!”
龍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新民介紹,歷屆龍泉市委市政府對傳承龍泉青瓷都很重視,1999年創建青瓷寶劍園區,將全市青瓷企業集中到園區發展,近年來青瓷產業發展很快,2013年全市青瓷總產值達到19億元。
龍泉青瓷恢復燒制后,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后重現輝煌。現代龍泉青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在釉面開出龍、鳳、蟹、蝦等紋片。運用黑胎、白胎不同的胎色,絞胎成螺旋狀圖形,使碗、盤類器物充滿現代氣息,或用黑胎作底,用白胎作動植物象形裝飾,產生具有朦朧效果的黑白胎結合紋飾,使器物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收藏價值。
目前龍泉青瓷行業已擁有9位國家級、16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師隊伍在不斷壯大。
歷史上,龍泉青瓷曾流布于世界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當前,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龍泉青瓷重新迎來全盛時代。龍泉市委書記蔡曉春說:“我們要像此前抓申報‘人類非遺’一樣,抓好龍泉青瓷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把‘龍泉青瓷’打造成世界區域品牌,讓龍泉重新成為世界青瓷文化中心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經濟城市。”(本報記者 葉輝 嚴紅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