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永不落幕”的系統工程

2014/5/21 15:07:12 點擊數: 【字體:

 

“永不落幕”的系統工程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文物高清圖像采集。

  2013年2月,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正式啟動以來,普查進展如何,工作中又有哪些困難?記者日前走進重慶、四川,對普查工作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普查工作正全面展開

  當記者來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物庫房內采訪時,工作人員正在對館內保存的古墨進行仔細地辨識、核對、登記等工作。據重慶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10月,重慶市已完成調查摸底階段,全市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博系統,圖書館、美術館等文化系統,檔案系統及其他四大類、共26104家國有單位,摸排統計文物195萬余件(套)。

  據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黃宇星介紹,重慶市的經驗是將文物普查與博物館新館建設相結合,通過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文物家底,為構建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展示利用體系提供資源依托和實物支撐;將文物普查與保護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通過開展文物普查抗戰文物資源專項調查,為抗戰文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供條件;將文物普查與數字博物館建設相結合,以文物普查信息化、數字化為契機,全面助推數字化、智慧化博物館建設,構建全市文物信息的“云時代”。

  從2013年7月到11月,四川省組織開展了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工作,全省共調查國有單位63419家,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此項工作任務。經國有單位申報、各級普查辦初步統計,四川省符合此次普查認定范圍的文物數量共176萬件(套)。

  四川省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文化廳副廳長王瓊告訴記者,四川博物院已清理完畢舊藏古錢幣7萬余枚,舊藏銅佛像3000多件,并開始著手清理一批舊藏擬處理品。阿壩州文物管理所在進行清庫工作時,發現一批于上世紀80年代收藏的古籍善本。此類古籍存世極少,在阿壩州乃至四川省都極為罕見,對于研究當時的科考制度、歷史人物、刻印裝訂技術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信息登錄平臺即將上線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告訴記者,目前普查整體呈現良好局面,中央、省、市、縣四級普查領導和組織體系建立,各級普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聯系協調機制作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員隊伍建設基本完成,國家文物局和各級普查辦均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培訓,全年共培訓近7萬人;目前全國已申報普查員24930名,實行統一登記,持證上崗,分級管理。全國基本落實省級普查經費,大部分地市普查經費也已到位。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基本完成,各省(區、市)逐步啟動文物認定工作。

  記者從日前在四川成都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省級普查辦公室主任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臺即將上線運行。

  “為了實現普查國情國力分析、登錄機制建設、公眾服務三大目標,國家文物局按照‘統一平臺、聯網直報、一次入庫、分級審核、動態管理’的技術路線,開發建設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臺。”宋新潮表示,平臺包括文物信息登錄、工作管理、數據交換、社會服務和綜合管理5個子系統,為文物收藏單位實現文物信息數字化和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加強本地區文物管理提供統一途徑。

  據了解,該平臺的主要功能和模塊已基本完善,即將正式上線運行。平臺不僅服務于本次普查登錄、審核文物信息,還將在普查結束后繼續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發揮作用。“平臺不僅讓普查成為‘永不落幕的系統工程’,更是加強信息資源整合,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推動管理創新,實現服務型政府轉型的有力保障。”宋新潮說。

  系統外單位仍是難點

  “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累的是身體,可移動文物普查累的是心。”重慶江津區一位普查員對記者坦言,由于這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涉及文物系統外的眾多國有單位,盡管普查明確規定不改變現在文物的保管現狀和所屬權,但不少單位出于種種考慮,對普查并不配合。“盡管宣布了普查不改變文物權屬,但人家還是擔心,你即使不拿去,將來自己的處置權也會受到限制。”

  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位隊員的說法:在普查試點地區,粗略統計文物系統外國有單位有文物的占10%;如今經過正式調查摸底,全國文物系統外國有單位有文物的只占1.5%。而《重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階段性工作報告》也顯示,“全市26104家國有單位,反饋收藏有文物的國有單位共238家,占全市國有單位總量的0.9117%。其中國有企業4895家,反饋收藏有文物的11家。”

  人員不足,也是各家單位普遍面臨的困難。“我們已經清點了10多天了,總共才完成了不到1000件文物的普查工作,而且還沒有進行高清圖像采集工作。”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品部副主任梁冠男說,相對于館藏的20余萬件文物,特別是部分從未清點、登記的文物來說,目前的進度顯然不能令人滿意。但是人員的短缺確實是無法回避的現實。“我們把退休的原藏品部主任、副主任都請回來參加普查工作,但人手還是很緊張,以目前的進度,想按時完成普查工作,難度很大。”她說。

  普查中發現的眾多文物的保護問題,也引發不少擔憂。“學校在古籍圖書普查中,發現一批有重要價值的古籍。” 重慶市江津區聚奎中學校長何事忠告訴記者,該校在普查中發現的1889年版的《古今圖書集成》2套、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毛邊線印刷版《四庫全書珍本初集》1套、192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線裝《四庫備要》1套、刻印于清乾隆時期的《漢魏叢書》1套等。“但是這些書籍的保存現狀令人擔憂,學校目前的管理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缺乏紙質文物的保護經驗和技術;同時學校也受經費等因素制約,缺乏古籍存放的環境和設施,文物保存環境無法滿足恒溫恒濕、防蟲防塵的要求。”他擔憂地表示,可能再過幾年,這批珍貴的文物就要永遠地消失了。(原標題:“永不落幕”的系統工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4-05-2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