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河山樓景觀
晉祠一隅
提起山西旅游,五臺山、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等名勝古跡一股腦兒地涌現在腦海里。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山西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其古建筑、古代彩塑、古代壁畫數量之多、藝術價值之高均居全國之首,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美稱。近日,記者走進晉中南的6個城市,探訪山西旅游的經營之道。
回溯——影視營銷起步早
縱觀國內知名影視拍攝基地,無論是浙江橫店、無錫三國城,還是寧夏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影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它們的支柱產業。而這些知名基地,幾乎全無二致是人造景觀。與它們相比,山西諸多真材實料、原汁原味的古堡大院實在是得天獨厚。
在喬家大院的“記憶”中,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接待了電視劇《上黨戰役》的拍攝,然后有《楊家將》、《狄公案》等,到較近的《亮劍》再到最新的《喬家大院》,已有40部影視劇將喬家大院列入片尾字幕中長長的鳴謝隊伍。但真正讓它揚名海內外的,還屬1990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燈籠讓大院翻了身,大院人懵懵懂懂地忙乎著接待一下子多起來的游客,一邊琢磨著:為啥這次就不一樣呢?于是慢慢懂得了一部優秀影視劇對一處尚在深閨的旅游景點的重要,并開始了讓大院走向影視市場的試探。
如果說喬家大院是山西景點中影視效應最大的受益者,皇城相府便是站在這個最大受益者肩膀上的瞭望者。據記者了解,2002年,皇城相府進行旅游開發已有4個年頭,旅游經營卻一直不溫不火。恰恰這一年,皇城相府的一位負責人打聽到導演劉大印正在北京大興拍攝《康熙王朝》,立刻將此消息匯報給當家人張家勝。一夜的深思熟慮之后,張家勝趕到大興,以一份真心、三寸巧舌外加280萬元贊助,“生生”將劇組從皇城根兒下拉到了皇城相府,并大大增加了康熙老師陳廷敬的戲份。最終,僅電視劇播出當年的“十一”黃金周7天內,皇城相府就賺了300萬元,贊助的本兒全部收回。
在探訪中,記者了解到,山西不僅在旅游影視上下大功夫,其旅游演出也是別有洞天。比如,我國首部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平遙》。一般意義上的劇場,觀眾席、舞臺面對面,而《又見平遙》劇場卻顛覆了這個空間,當記者走進其中,繁復和奇特的空間分割讓人有進入迷宮般的感受:眼前一會兒是街道,一會兒是大院,一會兒是城墻,一會兒又是漆黑一團。在90分鐘的時間里,觀眾步行著穿過完全不同的場景,邊走邊看。表演者會深入觀眾之中,甚至與觀眾對話,讓觀眾有機會成為演出的一部分。據了解,《又見平遙》從去年首演以來,累計演出600余場,觀演人數26萬余人次,帶動平遙旅游實現了從一日游到二日游直至深度游的轉變。
思索——從“黑色印象”到“綠色轉身”
山西,不僅是旅游資源大省,也是煤炭資源大省,其如何實現產業轉型,也是山西資源型企業很早就開始思考的問題。據悉,資源型企業現已成為山西旅游業的投資主體,目前已有215家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旅游業,投資總額達320億元。
地下轉地上,黑色變綠色。山西最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介休市民營焦化企業三佳集團投資開發綿山,陽城縣皇城村用挖煤賺的錢重修皇城相府。經過十幾年建設,綿山和皇城相府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并取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悉,去年綿山旅游收入達2.5億元,門票收入突破1億元,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100個;皇城相府旅游總收入3.6億元,門票收入8500萬元。
除這兩家外,山西還有了不少資源型企業開發旅游的成功案例。比如,晉城的王莽嶺景區也是從挖煤到搞旅游轉型的成果,由晉城煤炭企業蘭花集團投入8億元開發,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目前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等。
針對資源型企業的成功轉型,山西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說:“資源型企業轉型投資旅游業,使旅游產業很快擺脫了長期投入不足的困境,推動了全省旅游產業自身的轉型升級,適應了休閑度假旅游的市場需求,提高了旅游產業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另外,馮建平還表示,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旅游業,用開采地下資源積累的資金開發旅游資源,既符合山西的實際,也是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補償和回饋。然而,亦有不少人對此表示擔憂,相比以往的能源產業,旅游業畢竟收益較小,難以支撐山西經濟快速的發展。
出招——走出去宣傳 請進來考察
馮建平認為,山西旅游既要走出去宣傳推廣,又要請進來考察踩線,才可以全方位宣傳推廣山西旅游形象及旅游產品。
“山西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素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美譽,自山西北部開始,世界文化遺產大同云岡石窟、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太原晉祠、平遙古城、黃河壺口瀑布、關帝廟等依次排開。”馮建平對記者介紹該省的旅游資源時如數家珍。
然而,如何將厚重的文化旅游資源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走進山西,山西省旅游局可謂營銷花樣不斷,比如,自2013年以來,國內旅游業面臨嚴峻的形勢,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了人們的出行意愿,在此局面下山西旅游主動出招,由馮建平帶隊“走出去”邀客。期間,世界遺產游、古建宗教游、晉商民俗游、尋根覓祖游、太行山水游、紅色經典游、黃河風情游、呂梁風光游八大精品旅游線路吸引了不少外省旅游者的目光。
據山西省旅游局統計,2013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2.48億人次,同比增長26.47%,實現旅游總收入2305.44億元,同比增長27.16%。去年,美麗山西休閑游若干措施的出臺、大力度高頻次的旅游形象宣傳,讓山西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有了新的提升,據悉,“晉善晉美”還被《環球時報》評為全國10個最受歡迎的旅游主題宣傳口號之一。
面對自助游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的旅游市場,從今年開始,山西還以智慧旅游為抓手,集中力量抓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便利化水平的數件實事,比如,列專項資金,完善全省高鐵車站、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通往景區路段的旅游交通標識設施,逐步解決鄉村旅游停車場、旅游廁所、垃圾處理,推動鄉村旅游公共設施水平的改善、提高等。
在今年的旅游營銷上,馮建平還對記者說:“今年將在加強國內宣傳推廣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做好境外宣傳推廣,展示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秀美的山水風光,提升山西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讓更多的海內外游客走進山西,感受‘晉善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