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飽、正科鄉、上下午村、千萬貫鄉,坐著火車從“東方紅”來到了“太陽升”……7月1日起,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活動開始,央視借機向全國網友發起“奇葩地名”征集活動,共總結出全國59個最為奇葩的地名。其中,夷陵區霧渡河鎮的交戰埡村躺槍了。 (7月3日《三峽晚報》)
萬年飽,從字面理解就是大家期盼豐衣足食的生活;正科鄉,從字面理解就是大家期盼多出人才的期盼。這些地名都已經約定俗成了,老人、孩子一說到這些地方都是知道的,突然之間改個名字,就會給生活帶來更大的不便。
地名也是這樣,大家已經熟悉了,大家已經習慣了。我們何必非要為了好聽就要進行整治呢?再說了,這些地名雖然不好聽,雖然不文藝,但是也是一段深深記憶。我們理應給這些地名的自然消失留出一個時間段。我們現在都在開展新城建設,都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慢慢的這樣的地方也就會少了的。“奇葩地名”的自然死也會是一種現象。最起碼,我們不要用行政的手段,來管理一個地名。
而且,我想共存的文化才是美好的、和諧的。如果所有地方的名字都很文藝,也就使地名更加單一了。正如文章一樣,有小說、故事、散文等等體裁,很難說哪一種體裁就是最好的。這些體裁都存在才是和諧的,你總不能要求所有的文章都是散文吧?散文有散文的柔美,故事也有故事的通俗。地名也是這樣,請給它們一個雅俗共賞的生存環境。
世界之大要有包容 “奇葩地名”的胸懷。評論員 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