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省12地明爭暗奪 多專家力挺唐縣
堯帝故里在哪里?國內4省12地各自出招明爭暗奪。21日上午,在保定唐縣慶都山廣場堯帝像下,400余名海內外劉姓宗親,冒著小雨焚香祭拜尋根祈福。其中6位劉姓企業家各自捐款100萬元,將在山體上開鑿國內最大的坐式堯帝雕像。30多位專家學者經過研討認為,堯帝故里在唐縣,劉氏根祖地在唐縣,中華祁姓劉氏始祖為堯帝。
雨中拜堯帝尋根
21日上午,唐縣慶都山頂,7時30分許,三通鼓樂聲響起,5位劉氏宗長在執事的引領下依次向堯帝像敬獻花籃。主祭者盥洗凈手后,將高達1.8米的高香依次插入香爐并行鞠躬禮。
世界劉氏企業家聯合總會會長劉耕等6名劉姓企業家各自捐款100萬元,用于“唐堯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據了解,該項目含堯帝始祖大殿、華夏廣場、圣母湖三項工程,預計2017年全部竣工。
劉耕表示,他們將在慶都山南面山體開鑿一座國內最大的坐式堯帝雕像,堯帝雕像下面建設大型華夏文化廣場;同時在廣場周圍建造三皇五帝大殿,以圖文并茂的手法和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展示華夏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使之成為海內外華人的尋根地、劉氏祭祖地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堯帝故里在唐縣
堯帝故里究竟在哪里?目前,包括唐縣在內,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四省12個縣展開了堯帝故里之爭。
山東籍學者、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華劉氏統宗世譜》副主編劉玉科表示,為了尋根探源找到堯帝的故里,15年來,他踏訪5省19個市、縣考察調研,拍照并收集了大量文史資料,并根據史料及海內外大量劉氏族譜進行綜合研究。他最后得出結論,堯帝故里在唐縣更為可信。
他表示,《史記》等記載,黃帝是中原華夏族的祖先。黃帝的重孫帝嚳(人名)娶陳鋒氏部落的伊祁侯之女慶都為妻,生子放勛,就是后來的堯帝。這在多種史料中均有記載:“慶都孕十四月生堯于丹陵”,在南方堯帝故里之爭的省、市(縣)查不到丹陵的地名。但是據流傳的古今劉氏族譜記載,約公元前2377年農歷二月初二堯帝出生在丹陵,丹陵即今唐縣高昌鎮北高昌村的慶都山。
唐縣和全國堯帝故里之爭的4省其它市(縣)相比,具有五個全國之最:一是關于堯帝故里在唐縣的史料記載在全國最多;二是關于堯帝故里在唐縣的考古發現在全國最多;三是關于堯帝故里在唐縣的地面文物在全國最多;四是關于堯帝故里在唐縣的遺跡在全國最多;五是關于堯帝故里在唐縣的人文景觀在全國最多。
堯帝是劉姓始祖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劉姓人口占5.38%,加上香港、澳門、臺灣及海外,劉姓人口可能近1億,是當今中國的第四大姓。他們之中絕大部分是祁姓劉氏族人,多認為堯帝是其始祖。
梳理專家們的發言記者得知,隨著堯帝事業的發展進程,堯帝的稱呼也隨著改變。幼年時被稱為“放勛”、“陶唐氏”;15歲被封為唐侯稱呼為“陶侯”、“唐侯”、“唐堯”、“堯”;堯帝20歲離開唐縣,當上了中原華夏酋邦的君主后,建都于平陽(今山西臨汾),被稱為“帝堯”、“堯帝”。
在東漢時期的《帝王世紀》中記載了“帝堯陶唐氏,祁姓也。”帝堯出生時,隨其母在伊祁部落度過幼年時代,隨母姓祁。夏禹時期,將唐堯后裔居住的唐邑封為劉國(即現在的保定唐縣),并將這些子民賜姓劉,這就是祁姓劉氏的由來。 (石英杰 李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