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靠經濟等“硬實力”的強大軀體,也要靠包括文化、教育、意識形態等在內的“軟實力”的強大支撐。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和建設重點。建設文明河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中文化建設在河南的具體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河南的實踐,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形態向社會實踐轉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我省提升文化軟實力、讓中原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出彩的重大戰略舉措。
以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為主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前,國際社會風云變幻,國內經濟社會面臨轉型重任,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各種思潮交織交鋒,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新問題。如何在國內國際各種思潮的激蕩中確立主流價值?如何在“眾聲喧嘩”的國際舞臺上體現中國精神?這迫切需要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指明社會進步的方向,強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引導,不斷增強人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因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斷增強“三個自信”的內在要求,是整合社會力量、凝聚社會共識、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建設文明河南的核心內容就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建設文明河南,必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緊緊圍繞實現中國夢這一目標和“三個倡導”這一基本內容,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方面。要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人們的精神支柱。要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利用人們喜聞樂見、群眾能夠接受的、有實際效果的形式,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努力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設計載體、搭建平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真正融入國家治理、社會管理和公民個人生活的各領域全過程,推動形成全體人民共同踐行的生動局面。要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充分展示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使之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進一步堅定大家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使人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起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為全省人民一起努力奮斗,堅定總坐標,堅持總思路,完善總方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要把握好建設文明河南的政治方向。不同的意識形態對文明有不同的解釋,我們決不能一說文明就拿西方做樣板,也決不能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狀態當作社會主義文明。我們要建設的文明必須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中國國情和河南省情,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弘揚中原人文精神為抓手,凝聚全省人民的思想共識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歷史長河中,河南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塑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文化和中原精神。作為中國精神的河南版,誕生在這里的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共同構成了兼容并蓄、革故鼎新、剛柔相濟、生生不息的中原人文精神,這是河南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實施,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建設文明河南,不負總書記的重托,就要大力弘揚中原人文精神,以此凝聚全省人民的思想共識,形成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要深入挖掘、深刻認識中原人文精神的博大包容、純樸厚德、精進向上的深刻內涵,發揚艱苦奮斗、勤勞節儉,自強不息、無私奉獻,不屈不撓、能拼會贏的精神,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要大力弘揚中原人文精神中禮義廉恥、仁愛忠信、尊道貴德等精神特質,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守信踐諾習慣,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氛圍,使人們在較高精神境界上分辨是非、善惡、美丑,幫助自己作出符合實踐規律和道德要求的明智選擇,形成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實現夢想的自覺行動。要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精神,把倡導文明社會風尚內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外化為自覺行動。要進一步深化文明主題實踐活動,積極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要在建設文明河南活動中積極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形成共同的價值目標、相同的理想追求和統一的精神紐帶,推動全省人民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形成推進工作的整體合力和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以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為載體,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河南是華夏歷史文明的最重要發祥地,發源于此的中原文化是根親文化、禮儀文化、圣賢文化……在中華文化中具有突出的源頭性與奠基性,獨特性與典型性,開拓性與創新性,集成性與代表性,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既是河南承載國家戰略的一份重大使命,也是河南立足文化強省建設,不斷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明河南,要堅持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載體,立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形成與時代要求相適應、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相銜接的價值理念、精神力量、文明環境,培育形成做文明人、辦文明事的良好社會風尚。在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過程中,要始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要求,進行科學梳理、精心萃取,使之在接續傳承中發揚光大。要認真汲取中原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原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不忘本來,善于繼承。對我們的傳統歷史文化和思想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讓中原文化的獨特性得以充分展示和發揚,不斷提升中原文化的軟實力,樹立河南新形象。要吸收外來,開辟未來。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與世隔絕,都需要從其他文化中汲取養分。同樣,中原文化也要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不斷實現創新發展。我們要以舍我其誰的歷史擔當和文化自覺,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新特點、新要求,賦予中原文化新基因、新內涵,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要大力推進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努力解決當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務不足、文化產業發育不足、文化發展活力不足等問題,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作者單位:省社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