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瓊 實習生 張雪蓮 葉芬) 近日,“萌萌噠”雍正爺成功搶占微博頭條。“朕就是朕,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不一樣的四爺雍正,也可以在水里泡著腳丫互相搓搓:“朕……腳癢……”——瞬間,印象中“肅殺”的帝王萌翻了一網(wǎng)人。
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里,“萌萌噠”不經(jīng)意間成了一種潮流。90后、00后甚至大叔、大媽們,都有事沒事地在網(wǎng)上發(fā)個狀態(tài)——“感覺自己萌萌噠”;歷史皇帝、軍人士兵、詩詞歌賦等,因為“萌萌噠”的改造呈現(xiàn)出輕松幽默的一面,配合地,人們沒有排斥這種“改造行為”,還很樂意加入到“萌”的大軍中。
萌萌噠
是“萌”的
豐富延伸
河南大學副教授祁濤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萌萌噠為可愛、天真之意,其核心詞義就是萌。萌萌噠,是用一種調(diào)皮可愛的表達方式,來強化“萌”的意蘊;而在網(wǎng)絡中,其詞義是對“萌”作了更新、更豐富的延伸。
萌最初的用法,跟女性有關。根據(jù)《商務學生詞典》,“萌”指草木發(fā)芽及比喻事物的開始,所以用作“開始吸引目光”的“引申義”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說是指看到美少女時,就如春天降臨一樣的感覺。逐漸地,萌的用法范圍擴大了,F(xiàn)如今,男性甚至非生物也可用這個詞來形容。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南國商學院心理學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溫嵐表示,眾所周知,80后、90后已經(jīng)成為當代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也是媒體宣傳中最主要的受眾群體,而這些年輕人孩提時對于卡通、動漫的喜愛,從而擴大了“萌文化”。隨之,各種媒介為博得更多眼球、獲得更高關注度,都有意無意主打賣萌伎倆。
在此背景下,萌成了可傳染的流行文化——大家喜歡萌,那這個社會就會有各種機會成全你。萌文化,正是迎合了時代而占據(jù)網(wǎng)絡生態(tài)的。
人際交往 可愛有趣易親和
“萌萌噠”,讓嚴肅的人和事(包括古人、事)都變得可愛有趣。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曹貴康解釋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東方傳統(tǒng)(如尊古、尊老、尊長、權威、集權)在現(xiàn)代化浪潮沖擊過程中被消融并被慢慢改變,新的傳統(tǒng)開始形成并影響著新生代的成長與行為處事。比如,嚴肅的軍營也開始“萌萌噠”;晦澀的詩詞也在網(wǎng)上被“萌萌噠”改造……
溫嵐稱,傳統(tǒng)的征兵海報中,腰桿筆直的士兵雖然英俊帥氣,但卻總給人一種太嚴肅的感覺。云南省創(chuàng)作的動漫版征兵海報,利用親和動機克服了這一缺點的同時,又能更好地得到民眾關注與認可,從而更好地達到宣傳目的。
祁濤認為,讀寫詩詞本是累人的,微博上詩詞串接活動,可以讓大家放松下心情。另外,看到朋友的衣飾、表情、寵物,贊一句萌萌噠,可以增進友情?梢哉f,萌萌噠成為人們構建新的社會關系的努力。正是在這種社會心理背景下,以往嚴肅的人物、事件也都在變萌。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溫嵐給出的解讀是:“社會人的社會動機當中,就包括了‘親和動機’這一普遍而重要的動機。人與人的社會交往中,要獲得高的交往吸引力,就需要雙方都具有一定的親和動機。一方需要對方的關注、親近,另一方需要對方的關心、幫助。因而產(chǎn)生了友誼、愛情、接納、包容、支持、合作等社會關系及社會情感。人們愛表現(xiàn)萌萌噠的形象目的也不過如此,以一種可愛、生動、人畜無害的形象示人。”
愛賣萌 釋放壓力的內(nèi)在渴望
溫嵐稱,萌萌噠的尤物層出不窮,每一個、每一次的出現(xiàn)總不乏人們熱捧的足跡。歸根到底,都是大眾對釋放壓力的一種渴望。
祁濤也持同樣的觀點:“萌萌噠的流行,反映了社會公眾追求可愛、無邪、輕松的普遍心理。因為在社會急劇轉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普遍被身外之物擠占了心靈,典型的是為獲取財富而信奉所謂的厚黑學和成功學。社會處于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和不確定性之中,這讓在城市生活的現(xiàn)代人倍感焦慮迷惘。”
心里非常累、幸福感降低——這種情況就陷入了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所說的認知不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明明知道這不是我們內(nèi)心所需要的,卻不得不依此行事。萌萌噠作為網(wǎng)絡熱詞的流行,正是對認知不協(xié)調(diào)的反撥。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心理系主任馬利軍副教授認為,當前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壓力確實存在。全方位的改革意味著對人固守或者已經(jīng)習慣化的感知的沖擊,人們需要不斷調(diào)整自己以適應社會生活。
無論是家庭、婚姻、工作、生活,個體一方面要堅持社會規(guī)范,減少內(nèi)心沖突,另一方面還要突顯個性,帶來變化,這種矛盾或者沖突造成壓力時刻相隨,無法減少,因此人們更傾向于追求感官的愉悅,以減低內(nèi)心的壓力。于是,萌萌噠所代表的某種輕松和溫暖,就成了這個愉悅你我的方式之一。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郭之恩在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在,傳統(tǒng)歷史教育、知識教育被解構。因為解構后更能讀懂、更能接近自己。因為原來那種“刻板嚴肅”離我們特別遠,比如某些歷史或者是帝王,但現(xiàn)在經(jīng)過自我表達,萌化了的歷史或者帝王變得親民了,這樣的形象很容易就拉近了跟自我的距離。所謂的萌就是太累了,希望有一個接近自己的意象,讓自己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讀;萌,體現(xiàn)人們渴望能夠輕松認知某些東西的一種審美需求。
這個時代
“萌萌噠”一點也無妨
溫嵐稱,賣萌看似是孩童的專利,當人們長大后,會發(fā)覺道德感、理智感、倫理觀讓大家在生活中受著各方各面的評判和指引,包括多種壓力和無助感,甚至從而產(chǎn)生羞恥和廉恥。這時,人們的潛意識總幻想能回到童年期的那段天真無邪的日子,動漫卡通的角色闖入,正好實現(xiàn)了這樣的幻想。我們能借著這些“賣萌無罪”的借口,重溫童年時代那種無憂無慮的伊甸園日子,使這種心靈的單純向往得到了滿足。
郭之恩認為,萌是一種審美的選擇,價值觀多樣化,不像以前事情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萌就是迎合后現(xiàn)代的審美文化,把原來的高大上給解構了,也可以說迎合流行文化,更能被接受——原來的教育方式、知識的傳授方式,可能不是特別親民,知識的傳承也開始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包括百家講壇也是,不要求自己正解,提供一種多元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必要說萌現(xiàn)象不好,至少普及了歷史或者說提供了某一個角度看待歷史;另外一個,萌也拉動了商業(yè)的發(fā)展。
再回到“萌萌噠”《雍正行樂圖》,無論是動圖本身還是旁白,雍正的形象充滿了趣味性,盡管不一定是雍正的真實寫照,但“萌萌噠”雍正也確實令大家對這個歷史人物再次關注了起來,這就是萌文化的魅力所在。
當然有的賣萌,具有表演的性質(zhì),但在祁濤看來,“萌不怕賣,只要是往好的方向轉變的,都是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