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爛陀寺遺址 (資料圖)
將近1400年前,唐朝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經”時,曾在印度北部的那爛陀寺講學取經;1193年突厥軍隊入侵,摧毀了那爛陀寺。今年9月1日,唐僧的“印度母校”800多年后重新開學了。9月1日,從40個國家的1000名申請者中挑選出來的15名學生開始了新學期學習。那爛陀大學首批只有生態與環境研究學院、歷史研究學院。到2020年,大學將擁有7個學院,包括科學、哲學、精神和社會科學等課程,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
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2007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在第二屆東亞峰會上提出重建那爛陀大學的倡議,中方對此予以積極回應。2010年,溫家寶訪問印度時宣布向那爛陀大學重建項目捐資100萬美元。
那爛陀大學的校園仍在重建中,明年2月才會動工。新校將在那爛陀寺遺址12公里外重建。校園將采用太陽能,中央為一大型人工湖,一座巨大圓頂圖書館將坐落湖畔,整體設計符合古代佛學建筑理念。在校舍于2020年建成前,將在臨時校舍上課。
新校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擔任校長,與耶魯、北京大學等知名學府合作,盼打造成世界級學府,重現昔日那爛陀寺在學術界的光芒。
新校不僅僅研究佛學,還設其他人文學科、經濟及管理、東方語言等,明年先開辦的為歷史學院和生態及環境學院的研究生課程,最終將會有7間學院,師生比例為1:5,為2450名學生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但不設學士學位。像古時那爛陀寺,它將是一所寄宿大學。
據報道,印度人口目前將近12億,卻僅有350所大學,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印度國家知識委員會建議,在未來10年,印度需新建約1500所大學。很多印度富裕家庭選擇送孩子出國,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完成學業,但這些留學生大多選擇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印度。
因此,重建那爛陀大學的支持者們認為,那爛陀大學將“扭轉乾坤”,終有一天,外國學生將競相來印度留學。新德里的教育學家范昆·帕薩科說:“重建那爛陀無疑是個正確抉擇,但我們必須理解那爛陀的真正意義。那爛陀給了印度一個打開大門的機會,將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以及外國學術機構。”據北京晚報
鏈接>>> 古印度最高學府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始建于公元5世紀。“那爛陀”梵文意思是“知識的給予者”,是古印度佛學的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傳授哲學、邏輯、語言、天文、數學、醫學等知識。那爛陀寺建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爾邦中部都會巴特那東南90公里。
那爛陀寺規模宏大,曾有多達900萬卷的藏書,所謂西天取經的經,原型就出自該寺的佛學典藏。該寺歷代學者輩出,最盛時有萬余僧人學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師從戒賢法師學習多年,義凈在此師從寶師子學習十年。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帶兵侵占那爛陀寺,寺院和圖書館遭受嚴重破壞,從此那爛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輝,并漸漸被人遺忘,變成廢墟。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