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方的教科書刪除古代經典詩詞引發熱議,古詩詞的價值被人們遺忘了嗎?前日,《唐宋名篇朗誦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上演,引發城中熱議,古典詩詞的魅力再度煥發引人注目的光彩。這臺音樂會會聚了濮存昕、喬榛、丁建華、姚錫娟、肖雄等知名表演藝術家,他們在舞臺上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將進酒》、《蜀道難》、《滿江紅》等古典名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流連忘返于中國文明長河,與中國文學史上的眾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情到深處,丁建華、濮存昕、肖雄都不禁淚流滿面。
前晚的朗誦音樂會引發同城觀眾熱議,幾位老藝術家老而彌堅的表演狀態為人稱道,不過觀眾也在嘆息,多少年來朗誦舞臺上的活躍者也就這么幾位,朗誦藝術再怎么一枝獨秀,畢竟孤木也難成林,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窘境。
開演前,100位小朋友先登臺朗誦,寄托了朗誦藝術承前啟后、推陳出新的期待。不過現實不容樂觀。朗誦者年齡呈兩極化,除了在校學生,就是中老年票友。就名家來說,喬榛、姚錫娟都已經70多歲,喬榛還曾飽受病痛之擾,丁建華已過花甲,就連人們印象中的“小生”濮存昕也已經60多了。尤其是當晚,73歲的姚錫娟老師本來要登臺朗誦《春江花月夜》,但幾天前突患感冒,嗓音失聲,無法登臺,成為觀眾和姚錫娟本人心中深沉的遺憾,這也迫切地提醒著我們朗誦藝術面臨的藝術斷層問題。
有語文老師告訴我,學校教育里對古詩詞不夠重視,即使有自發學習的,也多是抱著功利目的,整個社會氛圍,造成對古詩詞學習、朗誦的淡漠和輕視,朗誦人才因之青黃不接。濮存昕也說,傳統文化、古典文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被遺忘的。
不過也有跡象顯示對古典詩詞的重視正在復蘇。濮存昕告訴我,現在要恢復傳統文化,每個人要做文化的擔當者,等到每個人都要說一些之乎者也,古詩詞就算振興。有語文老師說他們學校每年都搞朗誦比賽,一些地方的教科書也在加重古詩詞的分量,這些努力已在萌芽。
現場傳真
濮存昕:《將進酒》已入化境
當晚, 100名小學生率先登場,稚嫩童聲一齊朗誦《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游子吟》、《回鄉偶書》等15首名篇,為主題莊重的演出活潑開場。
主持人方明率先朗誦《蕩氣回腸唐宋篇》,“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回百轉,千淘萬漉……”。方明中氣十足,氣場強大,與記者在后臺見到的日常中的方明大相徑庭,后臺他見人微微頷首,緩步徐行,儒雅斯文。舞臺上朗誦則氣吞山河,蕩氣回腸。
備受期待的濮存昕一首《將進酒》打響頭炮。濮存昕朗誦《將進酒》已入化境,他的節奏、重讀、神態嫻熟無比,舞臺上已不是在表演,而成為自然流露,他用聲音開了一場“以酒會友”的聚會,李白當年在宴席上以此詩為自己代言,感慨人生,舞臺上濮存昕則為李白代言,活化了數百年前李白瀟灑酣暢,豪情萬丈在宴席上巨人式感傷抒發的情景。
“人生得意須盡歡”時,廣州交響樂團的弦樂與管樂對唱,濮存昕表情松弛、眼神睥睨、聲音超脫。而在“會須一飲三百杯”時濮存昕已顯醉態,至結尾處“與爾同銷萬古愁”時,他已聲音飄忽、搖頭晃腦,活化了酒仙李白的醉酒狂歌之態。藝術妙在似與不似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濮存昕巧妙地把握了這個平衡,在半醉半醒間把觀眾也都陶醉了。
在《將進酒》濮存昕狷狂灑脫,而在《釵頭鳳》里他與肖雄哀婉凄楚、情濃意蜜,詩情畫意中演活了一出愛情悲劇。“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濮存昕表情肅穆,語氣凝重,把一懷愁緒、一腔悲憤緩慢傾瀉。
喬榛丁建華:用聲音撫慰人心
老配音藝術家喬榛、丁建華當晚更是再現了深厚功底和藝術感染力,尤其兩人合作朗誦的《長恨歌》感人至深,通過配音電影已被兩位藝術家的聲音撫慰多年的觀眾,當晚再一次在熟悉的聲音中潸然淚下。
最經典的要屬喬榛與丁建華合作的《長恨歌》,別的不說,長達17分鐘的朗誦對兩位老人的意志力是極大的考驗,這樣一首悠遠、撩人心魄的愛情悲劇,在他們口中被演繹得哀婉動人、纏綿悱惻。結尾處,“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人重章迭唱,朗誦三遍,再現復沓之美,演出完畢,丁建華熱淚盈眶,不少觀眾也潸然淚下,有人稱:“真的是聽他們的聲音長大的,今天再一次被他們的聲音撫慰,感人至深。”
薛飛:
聲如怒發沖冠而起
薛飛可能是當晚最“轟鳴”的朗誦者了。《滿江紅》氣吞山河的蓋世氣概,碧血丹心的豪杰風范,以及《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壯志未酬的遺憾,沙場點兵的豪邁被他完美演繹。
《滿江紅》在鑼鼓、小提琴急促的轟鳴聲中開幕,薛飛如將軍般箭步走來,“臣子恨,何時滅”時,進行曲般的配樂急速、雄壯,薛飛以詩為到,在舞臺仰天長嘯般的朗誦震人心魄。他此時,聲音已如怒發,沖冠而起,字字有情,句句生輝,一腔忠憤,噴涌而出。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時,薛飛火力全開,朗誦“沙場求點兵”時鑼鼓、大提琴、小提琴齊聲轟鳴,薛飛將軍馳騁般的聲音與音樂交雜,兩種聲音強烈對撞,但又并行不悖,氣勢磅礴、震耳欲聾。
后臺對話
濮存昕:見面1秒開聊世界觀
開場前30分鐘,濮存昕休息間的門就已早早緊閉,工作人員稱濮老師已經為演出做準備了,最好不要去打擾。碰巧遇到了薛飛老師,他熱情地稱“我準備換服裝了,來更衣室聊吧。”
進去發現,濮老師、方明老師也在,更衣室內,記者和薛老師聊天,方明老師與前來拜訪的朋友交談,濮存昕面帶微笑看著這一切,在旁邊獨自踱步,時而低頭,時而昂首,似乎已超脫于房間內這一小團忙碌之外,提前入了戲。
跟薛老師聊完,記者上前詢問濮老師能否聊幾句,他爽快答應,在房間內的小吧臺旁坐下,一身正裝,西服口袋巾折疊考究,襯衣雪白有型,確實是帥。他面帶微笑,開聊就直奔價值觀,高大上的感覺撲面而來,“朗誦和吃喝一樣,是生命的一種形式,唐詩宋詞這種古典的唯美和價值可以百聽不厭,我們曾經忽視、丟失了中國傳統文化很多年,這成了制約我們發展的瓶頸了,如果先賢已經建立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如果能吃透到民間層面,那就了不得了。孔子說,君子常懷刑,小人常懷惠。君子總是遵守規矩,小人才老想占便宜,對自己有要求的人要有這種自覺,做個文化的擔當者。剛剛過去的中秋,三亞灘頭賞月,游客留下40多噸垃圾,怎么讓大家講文明,就得要講傳統文化,我們這個演出也是對此盡微薄之力。”
濮老師不緊不慢,嗓音迷人,娓娓道來之風又讓人不自覺地想和他“心連心”。
薛飛:滿足吃到了砂鍋粥
在后臺,不少工作人員找薛飛老師合影,他其實是要急著去換服裝的,不過耐心一一滿足了粉絲的要求。因為時間緊張,他一邊換衣服,一邊跟記者聊了起來。
他要穿的是一件中式對襟衫,心情愉快,他說,原來覺得南方對古詩詞接受得可能沒那么普遍,來了發現真不是,大家非常認可,“我很開心”。說得起勁,衣服拿在手里一直沒動。
他要朗誦的是岳飛、辛棄疾的作品,“你看,我年紀也不小了,估計和當年辛棄疾歲數差不多,這會讓我和作品能更近一些,對古人內心的感受更容易一些。”當晚演出結束,他就要飛奔下一個城市演出,遺憾剛來就要走,不過嘗了廣州菜,很滿足,“果然名不虛傳,喝的砂鍋粥,印象深刻,非常好”。
觀眾心聲
廣東省朗誦協會會長史子興:幾位著名藝術家,對中華民族文化之高峰的唐宋名篇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崇敬,所以朗誦(呤唱)的情感才這么真摯,感動人心。演出中,古典詩詞朗誦與現代交響樂的巧妙融合,這使遠古的經典詩詞有了時代的風采,豐富了舞臺內涵。幾位藝術家各具特色的“聲音”,也讓人感受到他們“源于文心和生活積累的藝術聲音的魅力”。
廣雅中學語文科組長劉文巖:當晚演出很震撼,我們作為老師都覺得應該帶更多學生來看。學生平時除了在教科書里,基本不讀古詩詞,但古詩詞對一個人人文素養的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都是有相當作用的,我們的教育也忽視了對經典的教授,不過現在國家層面也越來越重視古詩詞,重視傳統文化,這非常重要。這臺演出再次告訴我們古詩詞的魅力所在,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激勵學生更多去接近經典,誦讀古詩詞。本報記者 李淵航 圖 邵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