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光明網記者宋雅娟)近日,上海市小學一年級新版語文課本8篇古詩被刪引發各方爭議。對此,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文藝學中心主任童慶炳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語文教材刪除古詩是低估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古詩古詞不但要保留,而且要大大增加”。
童慶炳認為,中小學是學生記憶能力最好的時期,多背誦一些古典作品中的名篇、名段、名句,對兒童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很大作用。童慶炳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絕不僅僅是掌握一門語言,更不是單一的閱讀和理解,語文素養本身也是一種能力、知識、境界和人的素養。他表示,語文教育應該讓青少年接受和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所形成的精神文化的精華,唯有如此,才能讓他們具有起碼的由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所塑造的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