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陸健從浙江省麗水市水利局獲悉,日前在韓國光州舉行的第22屆國際灌溉排水大會暨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第65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公布了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17處。其中,中國有4處,分別是浙江麗水通濟堰、四川樂山東風堰、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及福建莆田木蘭陂。
麗水通濟堰位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甌江支流松陰溪上,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四年,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有壩引水灌溉工程,灌溉農田面積3萬余畝。其工程體系包括渠首樞紐、渠系工程、調蓄工程及防洪工程,有“低建壩、精筑堰、巧排沙、妙分水、兼通航、惠千頃、立堰規、共守誠、通古今、濟百業”之說。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60平方公里的碧湖平原依靠通濟堰水利,成為重要的產糧區。
樂山東風堰位于長江三級支流青衣江夾江段左岸,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
新化紫鵲界梯田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由苗、瑤兩族開鑿,至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梯田依山就勢而造。
莆田木蘭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霞林街道木蘭村,距出海口26公里,全長219米,建成于公元1083年。木蘭陂采用筏型基礎,用巨石砌筑攔河壩閘,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